4月22日上午,河南科学院副院长王玲杰率领专家考察团深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对当地文旅产业进行调研。巴里坤县文广旅局副局长蒋晓亮向考察团介绍了当地文旅情况。
高家湖景区位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里坤石人子村,是巴里坤生态旅游景区,有着新疆东部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烂泥地。2021年至2023年,河南援疆投资3100万元,在高家湖湿地景区实施包含观光长廊、木栈道、特色星空民宿、水上娱乐设施等建设工程,全面拓展完善高家湖湿地景区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了农牧民居住条件和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直接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
蒋晓亮说,以前这里的房子2000元都没有人要,现在有很多外地老板出20万也难买到。
考察团成员表示,短短几年时间,高家湖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真是难以想象。放眼望去,近处,湖面上波光粼粼,天鹅翩翩起舞,蔚蓝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的天山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独属于高家湖的美丽画卷。
当天,王玲杰一行还考察了巴里坤县网红打卡景点文博园,参观了清代粮仓和松峰书院。
(巴里坤高家湖美丽景色)
蒋晓亮介绍,粮仓是清朝大将军岳钟琪修建的军备粮仓,采用四梁八柱结构建造,全部用圆木榫卯共有八栋,可以存放数十万石的粮食,为西征大将军岳钟琪提供后勤保障,是清代稳定新疆局势的重要保障。
松峰书院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湘军首领左宗棠平定阿古柏之乱,收复新疆后,于1871年从甘肃、陕西等地将3000余名愿意入籍新疆的陕甘移民迁至巴里坤,并在此地创办了松峰书院,作为移民子弟读书的地方。
松峰书院是汉文化在西域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当时镇西(巴里坤旧称)的最高学府,采用中轴对称的结构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中轴线上由东向西分别为棂星门、影壁、状元桥、大成殿、文魁阁,两侧对称地建有厢房、配殿,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松峰书院)
棂星门高大雄伟,象征着学问的高深与尊贵;影壁上的图案精美,寓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状元桥横跨在清澈的池塘上,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和磨砺,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大成殿是书院的核心,供奉着孔子像,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崇高地位。文魁阁则象征着学问的至高无上,是学子们向往的圣地。
(大成殿、状元桥)
松峰书院不仅是汉文化在西域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新疆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