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县分指挥部、巴里坤县教育局在县第一中学举行县域援疆支教教师教师节座谈交流会。会上,县一中小学部数学教师杨艳霞代表援疆教师发言,她铿锵有力地再一次表示:要扎根边疆,将援疆事业进行到底。
杨艳霞说:“援疆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扎根新疆是我生命中最正确的选择,我将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谱写‘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新篇章。”
2020年初,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带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时年44岁的河南省温县第四实验小学教师杨艳霞和其他15名教师毅然来到距家2000多公里的巴里坤县支教。
刚到巴里坤县,杨艳霞在县二中支教时,发现这里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较为吃力,她暗下决心,要尽全力改变这些情况。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教、学、练、考相结合,并迅速推广这种模式。
杨艳霞说:“我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三清’的教育模式引入课堂,形成教考结合,这样孩子们的成绩就大幅度提高。”
2020年5月,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杨艳霞第一个报了名。乘车3个多小时来到距离县城180多公里的大红柳峡乡中心小学,颠簸的路程让杨艳霞头晕眼花。刚到目的地,她稍作休息,便投入到授课中。大红柳峡乡地处偏远,风沙大,条件艰苦,学生全部是哈萨克族。杨艳霞给学生们讲了数学课《三角形的内角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好评。
大红柳峡乡中心小学教师热孜瓦古丽·依斯卡德说:“杨老师的讲解非常精彩,听了她讲的课,让我们学习到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建了微信群,方便后面的交流学习。”
杨艳霞说:“孩子们对我特别热情,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下还有几个老师加了我的微信,我随时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杨艳霞的工作业绩得到组织上的认可,2021年,她获得“哈密市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深深地爱上了巴里坤这片热土,也深深地喜欢上这里的孩子,经过深思熟虑,杨艳霞决定扎根巴里坤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艳霞说:“我发现巴里坤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特别清新,天特别蓝,白云像棉花一样白,巴里坤的草原非常美,牛羊成群,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巴里坤的人非常质朴善良,巴里坤的孩子们也非常聪明善良,可爱天真,我也深深地爱上了他们,所以在援疆结束以后,我决定留下来,留在巴里坤,继续给巴里坤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杨艳霞决定留下来后,她还动员爱人孙永强也来巴里坤县工作,爱人给予了她大力支持。要在新疆扎根干事业,必须先解决后顾之忧。杨艳霞的母亲已去世,父亲生活尚能自理,但孙永强的父亲孙景平年事已高,并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需要照料,孙永强的弟弟、妹妹都在外地工作,为此,大家积极想办法。
杨艳霞说:“我把老父亲交给了我的两个姐姐照料,我爱人孙永强,他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原来我们在老家的时候,都是由我们来照顾,现在我们要离开家乡来到新疆,而他的弟弟和妹妹也不在河南温县,我们姊妹三个商量了以后,把老人送到了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疗养院,让老人安度晚年,我们会时不时地去沟通、看望,用视频的方式给老人带来慰藉。”
2022年5月,杨艳霞正式调入巴里坤县第一中学工作,随后还把自己和女儿的户口相继转入巴里坤县,现在杨艳霞的女儿孙宁玥也在县一中读初二。
家里的事稳定了,也让杨艳霞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了。杨艳霞积极融入教学,带动老师们进行省级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素养。由杨艳霞主持,王叔玉等5人为课题组成员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援疆专项课题《牧区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策略研究》经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准予结项,鉴定等级良好,并颁发证书。
在县一中,杨艳霞积极辅导多名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经她辅导的教师在全县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梁天艳是一名甘肃河西学院毕业后考入县一中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管理学生方面有所欠缺,杨艳霞就毫无保留地向梁天艳传授经验。
梁天艳说:“在教学上,杨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在我们上一学期的‘无生说课’中,杨老师在教学设计、课件、还有录课方面等都给了我很详细的指导,在教学设计方面,给我讲解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并且把新课标的内容都给我讲解到了我的教学设计里面,在这一块,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还有在学生的作业方面,有时候遇到我自己有点疑惑的问题,我会向杨老师提出请求,杨老师会给我很大帮助,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和杨老师交流之后,我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学生交流管理的时候,我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杨老师有的时候像我的同事,有的时候也像我的姐姐。在生活中,我不太会做饭,杨老师都会在她的房子里面给我做饭,真的是特别感动,她的心地也特别善良。”
今年5月份,在巴里坤县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无生说课”比赛中,在杨艳霞的辅导下,梁天艳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杨艳霞则荣获小学组辅导一等奖。
县一中学生中哈萨克族学生占大多数,教学中,杨艳霞注重提高哈萨克族学生的成绩,四年级学生伊勒哈尔·努波拉提对数学课的理解能力较差,成绩不是很理想,杨艳霞不厌其烦,经常对伊勒哈尔·努波拉提单独辅导,给他开“小灶”,使他的数学成绩很快有了明显提高。曾经让伊勒哈尔·努波拉提头痛的数学课慢慢变成了他的最爱。
伊勒哈尔·努波拉提说:“自从杨老师来了以后,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还有杨老师讲的数学,我感觉比从前更简单了,数学是我最喜欢上的课了。”
杨艳霞的爱人孙永强以前在温县纪委工作,调往巴里坤县后,先是在良种场驻村,现在任纪委监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书记,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支持杨艳霞的事业。
孙永强说:“到巴里坤后工作都很忙,她在学校课业负担也很重,我精神上给她多鼓励多支持,家庭上就是多付出一点,多照顾照顾孩子,做做饭,打扫卫生,这样在巴里坤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履行好,来新疆也不辜负当地领导的信任。”
据了解,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河南省教育援疆不仅投入资金在哈密市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先后组织10多批共计1000余名骨干教师赴哈密支教,大多援疆教师支教到期后便回到家乡,但杨艳霞在勤勤恳恳工作了一年半以后,举家从河南温县搬迁到巴里坤县,在第二故乡继续发挥光和热,这在河南援疆教师中尚属首例。
县一中党支部书记朱志强说:“杨艳霞老师在工作中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示范讲座,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有困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以及年轻教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援疆期间,她用辛勤耕耘和热情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初心和使命,不仅这样,援疆结束之后,她还积极申请留在巴里坤工作,并且调入我校任教,杨艳霞老师经常说,只有扎根于本职岗位,倾情奉献,才能绘就行稳致远的成长蓝图,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援疆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