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飞花送客归,洛城瑞雪待人回。
两千三百山同水,从此边关梦可追。”
2024年1月20日,我结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在返回家乡河南洛阳的途中,两地飘飘洒洒的飞雪令我由感而发,作了这首小诗并分别发给哈密和洛阳的亲友:再会了,亲爱的援疆战友!再会了,热情的哈密朋友!我回来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回来了,想我念我的亲人!
返岗的日子紧张忙碌,从一个会场赶往另一个会场,上一桩工作刚刚安排好,下一件事情又催要结果——就是这样的千头万绪,我仍然会时常陷入回念,想起曾经在新疆这片广袤大地上经历的点点滴滴……
2022年6月10日,第一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迎接我们一行21人的不仅有热情如火的阳光,还有第十批援疆干部、伊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胡鹏幽默诙谐的欢迎词:“新疆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请同志们在这里安心工作生活。”话音一转,便用地道的洛阳话说:“可把恁们盼来了,终于能说说洛阳话儿了。”乡情尚未深叙,我们便被各自的受援单位接走,开始了为期三至六个月的援疆工作。
我们这批干部大半分配在伊州区各乡镇、街道,还有几个在区直机关。我和另一名干部分配在花园乡,一个维族干群居多的民族乡。在这里的三个月,我挂职党建副书记,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干部的热情:乡党委书记第一时间安排办公室主任采摘了最新鲜的桑椹送到我们房间,为我们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但对于我们提出的到抗疫一线开展工作的请求却不予采纳,“保证自身安全”是他对我们唯一的要求;乡纪委书记阿不力孜家的杏子熟了,他拉着我们爬到树上去摘最甜的杏子,还邀请我们到家里一起过古尔邦节;维族干部跟我们交流工作时都会刻意放慢语速,看到我们“听懂了”的表情后便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联系派出单位为花园乡捐助抗疫资金14300元及物资一批)
三个月,哪里够体会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亿万载变迁?三个月,哪里够感悟祖国边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所以,我毅然选择延期一年的机会,“转战”十三师红星一场,开启了另一段援疆历程。
(联系派出单位为红星一场援助资金3万元)
这一年,我和援疆小伙伴们走遍了红星一场的角角落落:红星一场医院有河南洛阳援建的疾控中心楼,红星一场学校有河南洛阳援建的风雨操场,还有西贝中原幼儿园、还有双瑞风电、还有奥吉特公司——入目可见的“洛阳元素”令我们心生暖意,更让我们油然而生“好好干”的朴素愿望!援疆医生程剑秋是我们小组团的兄长,也是连续援疆近十年的“老资格”,但他从来不摆架子、不讲资历,推拿、按摩、针灸,对每位病人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我到医院去恰巧碰到一位瘫痪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程医生一边用湿巾帮他擦拭,一边耐心地劝慰他坚定信心、坚持康复训练。援疆老师赵静出生于1995年,从来没有远离过家乡和亲人,在读书会上提起家人会两眼通红,但在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她永远都那么温柔细致,带着小朋友读书、陪着小朋友午休,还毫不犹豫地担任了大一班的班主任,主动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去年9月份,团场葡萄面临大面积滞销,在副场长李贤玉的带领下,我们三名干部第一时间赶回河南,先后奔波于焦作、洛阳、三门峡等地市,与发改委、工会及所在县区主要领导充分沟通,帮助推销葡萄80余吨。每次看着手机里留存的灿辉和民国搬运葡萄时湿透的后背,我都忍不住感慨: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哪里干过这样的体力活啊……
(援疆干部杨灿辉在搬运葡萄)
溜入脑海的回忆,闯进梦境的片断,让我不断地追问自己:新疆,还有我未竟的梦想吗?天山,还有我向往的传奇吗?如果有机会,我还会踏上那片热土吗?
(每月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与河南商会联谊举办迎新文艺汇演)
前几日,儿子打电话问我在干什么,我笑着回答:“干回老本行,天天趴在这里写材料。还有,等你来!”是的,我又来了!每天隔窗可望的天山,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澄净着我的心神,激励着我的脚步,并将对祖国边陲的深厚情感传导给下一代,他将循着我的脚印,飞向新疆的高等学府,不久的将来,也定能用所学所识为建设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洛阳市西工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白剑锋
现挂职十三师新星市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