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河南·新疆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几年来,厚道的河南人给受援地送去了多少真金白银?河南的援建项目给那里的群众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实惠?
与其他18个援疆省市相比,河南有哪些探索和创新?豫哈两地又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血脉相连的呢?
□东方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 邱琦/图
真诚河南全方位援疆
8月5日上午,河南·新疆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指出,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河南省把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和兵团第十三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务实援疆”的理念,援疆项目100%开工,援疆资金100%到位,坚持民生优先、产业引领,着力推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河南特色的援疆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说,新一轮援疆开展4年多来,河南先后选派两批优秀干部进疆,在医疗、教育、技术等方面帮助受援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今后,河南要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 战略为契机,持续推动豫疆合作深入发展。
河南青年的支边人生
新疆石河子市,被称为“天山脚下一座河南城”,这里的河南人最多,有20多万。这里到处能听到河南乡音,他们最爱听的戏曲是豫剧。
1956年5月6日至6月15日,从郑州火车站出发的46列专列将5万多名河南青年送往新疆,他们被分在了兵团二师、六师、七师、八师和九师等地团场。
据悉,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支援新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南要调集5.2万名青壮年奔赴茫茫戈壁,他们占全国“支边”青年总数的四分之一。
继5万多名河南支边青年之后,我省陆续有人落户兵团农场。270万兵团人中,河南籍职工占了几十万。
兵团第十三师原政委徐志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兵团58个边境团场中,河南籍职工超过40%。在很多团场,普通话就是河南话。兵团农场土地贫瘠、条件艰苦,但是河南籍军垦职工不讲条件,默默奉献。
2014年8月23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率省党政代表团到兵团座谈时,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说,兵团与河南省有着特殊的感情,兵团创业初期,数十万名河南籍优秀儿女响应党的号召,从中原大地奔赴祖国大西北,投身于兵团开发建设的热潮中,在艰苦条件下用勤劳和智慧,为新疆和兵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是“最美新疆人”
如果说,上述援疆是单纯的人力援疆,而目前这轮援疆,则是全方位援疆。
2010年3月,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和兵团第十三师。这次援疆动作大,力度和规模空前,要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产业援疆等“立体援疆”新格局。
哈密地处新疆东大门,下辖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十三师下辖8个团场。哈密地区和十三师虽然只有60多万人口,但土地面积却有15.3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河南的援疆工作高效运转。
2010年5月,河南省成立了援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10年6月成立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下辖5个分指挥部。河南的援疆工作,也凝聚着河南省领导的心血,省委书记郭庚茂等领导先后到哈密和十三师调研。
2010年6月份至2013年年底,河南共派出援疆干部178名,另外还有367名短期支医、支教人员以及800多名工程技术施工人员。2014年3月,第二批100多名河南援疆队员抵达哈密地区和兵团第十三师,他们要在这里对口援助3年。
几年来,河南援疆队员把拳拳真情留在了戈壁草原,他们中涌现出201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并当选“最美新疆人”的刘锁超,带母援疆的张大明和当选为伊吾县首届道德模范的陈洪军等人。
河南援疆的重头戏
按照中央部署,10年中,河南每年要拿出上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三援助哈密地区和兵团第十三师。
2010年为试点项目建设年,河南援建哈密地区的3050座富民安置房,当年入住,援建哈密地区和十三师的3100座温室大棚,也当年见效。在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上,河南进行了经验介绍。
截至目前,河南共投入援疆资金17.64亿元。在河南资金的支持下,哈密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和牧民定居点,有效地改善了几万户农牧民的居住条件。
除了经济援疆外,河南还创新援助模式,文化援疆成为援疆品牌、旅游援疆叫响全国、卫生援疆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典型、智力援疆亮点纷呈、产业援疆厚积薄发、“自选动作”独树一帜。其中,河南的文化援疆工作,已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河南援疆前指荣获兵团2012年度唯一一项“文化援疆特殊贡献奖”。
2014年以来,河南以“精神文化为引领,项目建设为抓手,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援疆做法,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肯定。在2014年8月11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作了经验介绍。
豫疆两地优势互补
哈密是一块大美之地,拥有诸多绝美的自然风光。
位于戈壁深处的魔鬼城,分布着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雅丹地貌;秋天的巴里坤大草原一片金黄,毡房棋布,牛羊遍野,这里还可以领略到集雪山、冰川、青松等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两万多人口的伊吾县,自然条件恶劣,但荒漠戈壁中的47.6万亩胡杨林,是中国境内分布的最为集中的胡杨林;伊吾境内海拔4888米的喀尔里克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
但是,对于河南游客来说,哈密离郑州有2500多公里之远,且交通不方便,河南人怎么来此旅游?
2012年6月,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和河南省旅游局联合铁路部门开通了“援疆号” 旅游专列。从此以后,一批一批的河南游客踏访哈密。仅有两万多人的伊吾县,每年来的游客就达10万多人。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之外,哈密是闻名遐迩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储量居全疆第一位的矿种有17种,是国家规划的重要风力和光伏发电基地。河南对口援疆后,两地优势互补,经贸交往日趋活跃,“疆电入豫”就是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