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一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八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曾被毛泽东主席授予“红星部”光荣称号。1952年,部队挺进二道湖地区,修渠引水、开荒创业,成为新疆最早屯垦戍边的部队之一。经过几代红星人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开发建设,如今红星一场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团场工业迅速崛起,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深入,各项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红星一场位于哈密市以东8公里处,兰新铁路、兰新二线、乌鲁木齐至北京高速铁路、哈密至将军庙铁路、哈罗铁路、哈若铁路、312国道穿场而过,场部距哈密飞机场5公里。便利的交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团场逐渐发展成为哈密东大门的交通枢纽中心。红星一场盛产棉花、葡萄、大枣,无公害蔬菜享誉哈密地区,高品位的白云石、石英石、石灰石更是各大企业原料的首选,是一个集农工交建商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团场。
红星一场现有规划面积22万亩,辖区总人口约1.8万人,下辖基层单位35个,在岗职工人数1801人。
作为兵团38个小城镇建设示范团场和兵团城镇化建设示范团场,红星一场抓住历史机遇,着力实施“城镇开发、结构调整、富民强团”三大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做好规划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团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区位优势集群效应,带动了新型工业、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年产200台套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哈密九鼎天地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年产4万吨大口径玻璃钢管、PE管系列产品的鹏远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哈密易事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团场工业园区。总投资30亿元,年产1万吨丁二酸的安胜化学等大企业、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带动成为团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由新疆豫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5亿元建设的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商务洽谈、旅游、教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红星商贸城,建成后可容纳8000余商户,为2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极大地提升了红星一场城镇品位与商业地标价值。由红星一场和哈密市共同修建的长7.38公里,宽50米的红星大道,将团场纳入哈密8分钟经济圈,快捷便利的交通为团场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推进兵地融合共建、携手发展增添新动力。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职工和社会各方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培育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团场城镇聚集,带动团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团场以“建设兵团一流民兵队伍”为目标,强化“兵”的意识,提升维稳戍边的能力,切实发挥好“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
2014年全场完成生产总值8.25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其中:工业4.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5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7亿元,实现综合利润2501万元,职均工资性收入4.6万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86万元。
红星一场在深化团场改革中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团场文化软实力,促进“三化”建设协调发展。团场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文化活动的专项经费,为文化建设和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场文联组织先后出了六辑文联作品集以及《李希华山水画集》、《黄坚白书法作品集》等。举办专家讲座、读书赠书等群众性活动。举办社区文艺汇演活动,深入开展“道德大讲堂”,老年节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崇德向善,弘扬兵团精神,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9年以来团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等称号。在2012年兵团争先进位工作中获得一类团场第3名的成绩。2014年获得一类团场第5名的成绩。2014年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5年经中央文明委复审,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团场还先后荣获:师先进团场、师先进基层党组织、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师现代农业争先进位(畜牧业)年终综合考评第一名、师“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红星一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制作的消防安全课件,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消防安全示范课”优秀课件,受到公安部、教育部表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星一场将秉承“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红星精神,抢抓中央“一路一带”战略机遇,借助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兵师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效、改革创新”总基调,提质增效、壮大实力,紧紧围绕强化“一个核心”,增强“三个能力”,抓好“四方面工作”,落实好民生“十件实事”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作用,忠实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吹响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的集结号,谱写“十三五”璀璨夺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