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八次、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战略部署,精准对接受援地需求,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做好科技援疆和产业援疆工作,2024年7月19-21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国家中药材 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梁慧珍所长带领专家团队到哈密市调研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战胜历次重大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哈密大枣种植基地,梁慧珍研究员详细询问大枣的种植情况,经济效益,销售及深加工等。建议在大枣种植相对过剩情况下,尝试嫁接酸枣。酸枣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近年来,市场对酸枣仁的需求量较大,其经济价值较高。
梁慧珍研究员调研哈密大枣产业情况
新疆是许多道地药材的发源地,板蓝根、甘草、麻黄等在哈密适宜种植,梁慧珍研究员来到板蓝根和甘草种植基地,现场查看、实地调研药材长势,从种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传授。梁慧珍研究员指出: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没有纳入大农业体系,也没有借鉴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仍然是沿续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种植管理水平低下,种子种苗由群众自繁、自留、自引及相互串换,造成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抗病性差的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大中药材育种研究,为种植户提供优质、高产的中药材种苗。
梁慧珍研究员调研哈密板蓝根种植情况
专家团队调研哈密甘草种植情况
专家团队一行来到巴里坤县4000亩孜然种植基地,实地查看孜然生长情况。指出:中药材的药效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其质量的优劣与品种、产地、栽培管理、采收方法、时间和季节、炮制加工等相关。中药材种植不同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中药材品种要求基原准确,品种纯正,主要通过提纯复壮和品种改良来保持品种的稳定性,其药效是第一位的。中药材只有坚持在种植、加工、生产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药材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其中中药材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保证中药材药效的技术关键。
梁慧珍研究员调研巴里坤县孜然种植情况
红花是集药用、食用、油料、饲料、 染料于一身的经济作物,是新疆的道地药材之一,自古就有种植的习惯。随着国内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食品行业及中药行业每年都需大量的红花,红花秸秆粗蛋白含量高,可加工成饲料,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加工成本低等特点,可被加工成饲料利用等。但目前红花的收获大多还是人工采收,不但费事费力,如遇极端天气人力受限于天气不能及时采收或采收较慢,对红花花丝的采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红花的机械化收割问题。
梁慧珍研究员在奇台红花种植基地现场技术指导
中药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以其能耗低、污染少、增值潜力大、带动范围广等优势,已经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