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中原青苗”白杨与
“沙漠英雄”胡杨的心灵独白
白伊杨 开封市通许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干警,现在哈密市伊州区人民检察员开展援疆工作 新疆天山脚下,有一种神奇的树,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被称为“沙漠的英雄”,又被维吾尔人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生命力强、抗旱力强,是纯粹的、彻底的,以风骨凛凛挺立在风沙线上,是一种恪尽职守的生命状态,在生命的轮回中书写着自己的无私奉献,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边陲。 山河相望,豫哈情深。初夏4月,从中原大地到东天山脚下,横跨二千多公里,辞别开封通许小城,我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奔赴哈密市伊州区人民检察院,开启一段援疆路,守护一生援疆情。这不仅是一次职业历练,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走进胡杨,神奇之旅。很早就听闻胡杨的魅力,本人小名白杨,似曾相识,心向往之。机缘巧合,年初传来援疆申报机会,我一马当先,第一个向组织提出申请。进入伊州区人民检察院后,我被分配到第二检察部,更有幸加入“小胡杨”未检工作室团队。 初识胡杨,受益良多。从学校过渡到机关仅两年光阴,作为职场小白,本人需要学习、历练、提升的太多,正是如饥似渴充电蓄能的黄金期。在与新疆同仁共事中,我学得了太多真知灼见、办案经验,让人受益终身。 融入胡杨,感佩于心。此次赴疆,不仅是法治的涵养,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和谐。曾几何时,通过交流学到了处理案件的独特方法,在相互尊重理解中,增进了民族情谊;曾几何时,面对复杂多样案件,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公正无私的职业操守;曾几何时,一次次案卷审阅、案件讨论,既是自身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检察使命的践行。 感受胡杨,民族团结。援疆百日里,深刻体悟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到时,语言沟通的障碍,生活习惯的差异,让我手足无措;接触后,伊州区院领导和同事像家人一般对我嘘寒问暖、处处照顾;融合中,每一次群众接触,每一次社区活动,都让我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这种心灵触动,让我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心、信心和恒心。 守护胡杨,热爱边疆。此次援疆,心潮澎湃,永世难忘。经过锻炼,我既能协助检察官办理好未成年人检察的审查逮捕、起诉案件,又多次参加“小胡杨”未检工作室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哈密“维稳创城”“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援疆虽有阶段性,但豫哈间的交流合作和建立的友谊将永放光芒,定会成为两地检察工作发展的宝贵财富。 胡杨力量,光芒万丈。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胡杨精神象征着民族团结,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忠诚担当。援疆的重要意义,就是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千里天山路,悠悠检察情。时光匆匆,惜时如金,铭记一生。如果再有援疆机会,我还会义无反顾,不只为“胡杨”,更为心中的“信仰”、胸前的“检徽”,因为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职场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此次援疆,已成为我的宝贵记忆,激励着我们青年人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为检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中原大地收获的季节,哈密也将瓜果飘香!河南第十一批对口援疆迎来一周年! 援疆路上,接续奋力。在三尺讲坛、在诊疗台前、在项目工地、在科技前沿……都留下了河南援疆人忙碌的身影、辛勤的汗水,感人的瞬间。 讲好援疆故事,展示个人风采!把您的援疆经历写下来,既是个人的光阴故事、人生印记,也是河南援疆档案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一部分。 讲好援疆故事,展示个人风采!即日起,由河南援疆公众号、河南援疆网联合开启“第十一批援疆一周年·我的援疆经历”有奖征文活动,传播河南援疆干部人才正能量,体现河南援疆优秀成果,展示豫哈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将在大象新闻客户端、顶端新闻客户端、河南援疆公众号、河南援疆网开设专栏,陆续发表优秀作品。聘请文宣专家对所有已刊发的征文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奖10名,对获奖者颁发奖品、获奖证书。 征文截止日期:2024年7月31日。 投稿信箱:hnyjxc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