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伊吾县淖毛湖镇和下马崖乡,深入采访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和农民画家茹则瓦妮罕·库尔班亲切交流。
伊吾县淖毛湖镇位于东天山的脚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哈密瓜品质独特。日照时间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这些条件使得淖毛湖镇成为哈密瓜的理想种植地。种植的哈密瓜含糖量高,一般在15度以上。
相比于早熟哈密瓜,淖毛湖晚熟哈密瓜果肉更加饱满、甜度更高、口感更佳。不仅如此,晚熟哈密瓜的保鲜期也更长,可以方便运输和保存,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2001年,淖毛湖镇在基地推广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2019年实现晚熟哈密瓜有机栽培技术规程全县覆盖,今年在基地推广智慧节水灌溉项目,实现了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在采访中,一名哈密瓜种植户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使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种植一亩哈密瓜,用水可减少35%,同时哈密瓜品质明显提高,糖度提高2度以上,储藏期增加15天以上,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和满满的成就。
“水是万物之源”。对于保护水资源这件事来说,每个人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表示,采访了解到哈密市水资源匮乏,是全疆最缺水的区域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二分之一。他说:“只有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各区县哈密瓜、西瓜、食葵等特色农作物发展速度加快,只有持续深入推广旱作节水、间作套种等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伊吾木卡姆是哈密十二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哈密十二木卡姆在曲调上有所不同,在每首木卡姆演唱初,节奏较为缓慢、深沉,其后,每首歌曲演唱时的速度也慢于哈密木卡姆。
在下马崖乡,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记者张霞雯与全媒体报道团队的记者们一同观看木卡姆演出,听着木卡姆艺人们用木卡姆唱出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着其中浓浓的豫哈情。
心系东天山,豫哈情谊长。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记者张霞雯说:“多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制造业大省等综合优势,统筹援疆工作。自己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伊吾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河南援疆的热烈氛围,在回到河南以后,自己要将河南援疆的故事深刻传播,告诉读者观众,发生在这里的援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