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兵同心 共创新辉煌
——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援疆工作综述
时间回溯至2010年
“今年4月,河南省援建哈密巴里坤县西黑沟望海水库项目开工,标志着河南对口支援哈密区域工作拉开序幕。”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2010年起,河南省接过了广东援疆的接力棒,对口支援哈密区域。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对口援疆工作决策部署
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
紧密结合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聚焦民生、教育、医疗、产业、文化、人才等重点领域
奋力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
教育援疆
助力师市教育事业提档升级
9月11日至13日,新星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大专新生陆续报到。
“今年,学院面向全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放专科招生计划1500人,已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工作,较去年增加1100人。”河南省援疆干部、新星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宋新第二次见证了新生到校。
新星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生报到现场。资料图
2021年3月,来自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宋新作为援疆干部来到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有双高校建设经验的他,接过了第一个援疆任务——协助师市筹建高职。为见证学院揭牌招生,原定于2022年底结束援疆工作的宋新申请再次援疆。经过一年多的论证规划,2023年4月,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批,同年9月实现400名招生计划。
2023年9月26日,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现场。资料图
“作为新星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者和见证者,我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宋新说,他将继续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素养,积极做好职院急需专业集群规划和建设、受援地师资队伍培养等工作,持续加强豫兵两地学校的交往交流交融。
援疆教师郎宇合给红星高级中学学生上课。资料图
援疆教师朱海英给柳树泉农场幼儿园孩子上课。资料图
“近年来,河南省以多种渠道和形式,累计向十三师新星市28所学校支援优秀援疆教育人才537人次,并发挥教研、教学等示范引领作用,以‘青蓝工程’‘星火工程’等形式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受援学校1100名青年教师获益。”河南省援疆干部、师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瑞林表示,将坚持当前支援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建立适应师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把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理念融入本地,助力师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市教育事业提档升级。
医疗援疆
夯实师市医疗事业坚实基础
如今,一走进红星医院,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原病房楼,该楼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河南援疆项目工程。
“中原病房楼的主楼一共19层,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集门诊、急诊、检查、住院为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医院就医环境。河南省医疗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从‘输血与造血并重’逐步向‘强化造血’转变,一批批河南医务工作者来到师市,‘援疆’成为了红星医院的金字招牌。”红星医院副院长安谱光说。
红星医院“河南十大名医工作室”展示牌。资料图
按照援疆工作总体部署,河南省人民医院与红星医院设立跨省医联体,医疗援疆填补红星医院技术空白近150项,助推红星医院在兵团率先升级为三甲医院……
援疆医生饶珺(右二)与黄田农场医院同事会诊。资料图
援疆医生赵霞(右)在柳树泉农场医院问诊。资料图
“我们将以智力援疆为重点,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根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援疆模式,积极组建以骨干医师援疆医疗队为主,公共卫生小组团、柔性援疆专项为辅的医疗援疆新模式,组织落实好‘中原学者工作站’‘名医工作室’等特色项目,选派医疗援疆专家从管理、诊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师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河南省援疆干部、师市卫健委副主任姚侃说。
产业援疆
丰富师市产业发展脉络
日前,走进位于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宽敞明亮的生产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我们能生产出98米长的风电叶片,是目前疆内同类产品中最长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吕明说,在河南援疆的牵线搭桥下,企业极大地拉近了与销售市场的距离。
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生产型企业,2019年,通过产业援疆落户师市。目前,该公司年产20万吨油田压裂支撑剂,处理25万吨煤矸石固废,实现产值4亿元。
“我们将着力搭建产业合作桥梁,促进豫兵两地在能源、原材料、轻工业、食品工业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一批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援疆项目和河南企业落地师市,促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产业援疆成为师市富民兴疆的新引擎。”师市党委常委、十三师副师长、第十一批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王永峰说。
文化援疆
共唱文化润疆主旋律
今年7月,《武林风》《梨园春》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在师市浓情上演;6集系列纪录片《青春兵团》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献礼兵团成立70周年;8月,2024年“中原文化兵团行”精品剧目展演首场大型古装经典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走进师市……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师市广大职工群众连连称赞。
“第一次在现场观看豫剧演出,演员们的表演功底扎实,故事情节也非常吸引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观看这样的演出。”观众丁玉萍激动地说。
14年来,受援双方高度重视援疆工作,主要领导科学谋划、靠前指挥,有力推动援疆工作顺利开展;14年来,受援双方将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河南省的无私援助;14年来,受援双方把智力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长久之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人才援助模式,为师市培养了一支留得住、带不走、有作为的干部人才队伍;14年来,受援双方把文化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河南文化大省优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年接续援疆、步履不歇;14年久久为功、共创未来。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一批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身肩时代之责、满怀感恩之心、践行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
“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扛稳援疆工作重任,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丰富载体、拓展合作,统筹推进民生、产业、人才等援疆工作,深化能源资源、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格局,共谱河南省和十三师新星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师市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副师长、第十一批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徐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