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到哈密,数千里远道而来。他一身土两脚泥,把豫哈情深写在哈密大地上。
8月1日晚8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风尘仆仆走出伊州机场,他不顾旅途劳顿,直接乘车赶赴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和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马不停蹄走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的花生种植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在哈密市农业农村局和当地乡(园区)相关领导及农业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张新友走进花生种植基地查看花生长势。眼下,正值花生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一垄垄绿油油的花生苗长势喜人。在连片的花生田里,张新友详细了解花生播种和田间管理的情况。
“这一亩地投入多少成本?”“产量预计能达到多少?”“咱们算算经济效益比棉花高多少?”……他一边向身边人询问,一边计算着经济效益。他从脚下拔出一株花生捧在手里,一边查看挂果情况,一边向当地技术员传授技术。当张新友走进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花生种植基地时,夜幕已降临,他仍然不知疲倦,带着一身土两脚泥仔细查看花生长势,一遍遍向身边的技术员嘱咐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方法。
第二天一早,张新友院士又来到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黄田农场二连的花生种植基地,查看那里的花生长势。当他了解到花生亩产情况和预估的经济效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长期以来,哈密干燥少雨,水资源匮乏,造成饲草料短缺,制约了牛羊等牲畜的规模化养殖,而种植花生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还能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今年春天,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花生新品种,在哈密市及第十三师新星市试种共计650亩,或将为哈密区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开辟新天地。
河南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海利说:“花生秸秆、花生壳,是牛羊很好的饲草料,仅次于苜蓿,花生需水量又比较少,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它既能为牛羊提供饲草料,解决哈密饲草资源短缺的问题,又能创造很高的经济价值。今年我们在柳树沟乡试验试种了30亩,一共4个品种,另外我们在哈密国家农业园区也试种了4个品种20亩。”
张新友说:“花生是一个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新疆花生种植面积不大,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这里种植花生光照充足,病虫害比较少,如果好的品种加上好的管理技术,一定会取得好的产量,效益可以与棉花媲美,甚至会超过棉花,这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一种选择,在保证棉花生产的同时可以通过花生棉花的轮作,来提高两个作物的产量和改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