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河南省科学院结合自身优势,主动扛起援疆政治责任,于近日研究通过了《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援疆专项实施方案》,并面向院系统和哈密市企业征集首批项目,努力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进河南省科学院创新资源成果转化,引领带动哈密市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科技援疆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专项将以哈密市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河南省科学院学科优势,支持河南省科学院体系内的各类科研实体与哈密市企业,围绕当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资源环境等领域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专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将对机制创新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强化创新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赋予项目实施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确保项目取得实效。一是抓关键,把好前期立项和结项验收“一头一尾”。在立项环节,探索试行首席专家领衔制,由“企业出题、有能者破题、多方联合立题”,突出小同行评议、应用方评价;在结项验收环节,突出结果导向,主要面向市场和产业化方向,重点评价解决产业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和应用价值。二是放中间,注重信任激励。专项的日常事务由省科学院、对口支援地区科技管理部门按照“简化放权、提升效能”的原则充分协商、共同推进。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日常事务,以项目负责人自我管理为主,管理部门“无需求不上门”;实行“里程碑”报备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对取得突破性进展或重大成效的项目情况应履行主动报告义务。三是优管理,强化资金保障。专项由河南省科学院与哈密市企业共同出资,实行“预算包干、一次性评价”,项目筛选中仅需核定经费概算,包干使用,实施期满后进行一次性综合评价,取消年度绩效监控等过程管理,经费年度结余情况不影响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