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度不仅仅是时间记录,更需要用脚步丈量,有生之年,一直有一个梦想: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终于,梦想成真,2023年2月,她怀揣着梦想,带着家乡和亲人的嘱托,来到了新疆哈密这块美丽如诗,天蓝水甜的土地。从初至陌生到渐行熟悉,终至身心所归,到现在,早已爱上了这座美丽热情且极具异域风情的城市。
朱晴,教育部“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中共党员,正高级讲师,专业技术干部,受援学校哈密中等职业学校,担任领队。从2023年2月-2024年9月,援疆时长一年半。朱晴抱定为国家分忧,为河南争光,为哈密奉献,为人生添彩的理想信念,一年半以来,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辛勤的汗水,坚定的信仰,忘我的情怀坚守着信仰,努力实现着自己的奋斗目标,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赏。
一、坚守初心 “润”
作为援疆领队朱晴始终坚持把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坚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在闲暇之余,不忘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治疆总方略的体会,领悟“文化润疆”的重要内涵,感受身为一名援疆领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组织8名党员教师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做好笔记、写好心得。每周一下午5:20召开全体援疆教师工作交流会,谈思想认识、谈业务水平、时刻保持清醒,努力做到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作风上优良、能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优秀援疆专业技术干部。
援疆支教的目的就是要将内地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传入哈密,以专业知识引领专业发展,以援疆教师带动本校教师。朱晴自援疆以来始终坚持教学一线。师带徒积极辅导科研课题研讨交流和技能大赛辅导工作,尽心尽力指导当地杨茉、王甜两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上积极进取,潜心钻研教学能力,朱晴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研讨,与本校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认真履行援疆教师义务,完成好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多次参与学校的援疆服务接待、办公室大量文字撰写等工作。随学校相关部门领导走访企业23家。撰写课题立项报告书3篇。调研报告1篇,座谈会发言稿3篇。讲座汇报材料7篇、撰写网络援疆随笔16篇。上传网络中华传统民俗故事讲解34篇。
二、选择奉献 “融”
在学校做脸上有笑、身上有爱、心里有光的老师,让孩子遇见阳光。在教育援疆的春风里永远舒展笑脸……
在疆期,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朱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高级。她平时注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积极引导。学校70%是来自南疆的学生,为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她经常利用晚上宿舍检查时间,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当看到学生因为想家落泪时,一个大大的紧紧的拥抱,不知不觉间温暖了不知多少个民族少年。她清晰的记得学生在课间一脸认真说:“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们要走了,我们毕业了。”“老师,如果我们不走你是不是也会一直留在这”。“老师,我舍不得你”……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为了让她的课堂精彩高效。课下用心调查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备课,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教法,研究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针对学校实际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以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一年来,学生不仅喜欢上了她的课,对学习感兴趣,还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朱晴同志为了提高自身实践性教学水平。在疆期,在CN学术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篇;主持省教育厅揭榜挂帅课题一项。辅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且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她先后多次到少数民族家庭走访探望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推动构建育人新格局,用心架起和学生家庭沟通的桥梁,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谱写了一篇“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美好故事。
由于学习刻苦、表现突出,在疆期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获得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2023年度河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期嘉奖”和“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三、延续情谊 “共”
援疆教师除做好一般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工作外,还应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维吾尔族人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她,打动着她。随着援疆的不断深入,她从内心欣赏生存在这片沃土上的维吾尔族人民,尊敬他们,不断理解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愿望,积极参与爱心助农活动两次。参与爱心捐助3次。当得知哈密血库告急,2年二次献血共800CC。当鲜红温热的血液从血管流出她说“这血会流进多少民族同胞的身体,会挽回几人生命,我与哈密这座城血脉紧密相连。5000里路的血脉共融,像党旗一样鲜红的血液带着我的温度,在血脉里流淌。让我感觉温暖希望,传递满满正能量,让血液的温度温暖人世间。”
朱晴十分重视团结协作,鼓励援疆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了解到受援学校的藏书缺口34577册,朱晴组织10位援疆老师动员河南本学校,“手拉手”帮扶捐赠图书。共捐赠图书13261册和200套学生制服。友谊之花在这里美丽绽放!
朱晴同志为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教学工作之余。为了很好的服务哈密当地党政机关单位,努力把援疆工作做得更扎实。在收到邀请后,朱晴同志还主动为社区、法院、纪检监察、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受援单位提供压力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政务服务礼仪等的义务讲座培训。并多次细心指导哈密伊吾县统战部10名讲解员,梳理讲解接待技巧。
有爱不觉天涯远,此心安处是吾乡。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情有独钟,所以义无反顾!在哈密,她经历了辛苦也品尝了幸福,磨练了意志也丰富了阅历,教授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一年半时间,她沉淀了许多,积累了许多,这是她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此后的日子里她会一如既往,用心耕耘,努力前行。把哈密当作故乡,守初心担使命,用奋斗做底色,接受新任务,做出新成绩。让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她的微笑,留下她的热爱,留下她的奋斗,留下她的汗水,更要留下她对这里所有的牵挂。和援疆朋友一起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添彩。
她可以自豪地说:“援疆,我义无反顾,援疆,我无怨无悔,我的生命因援疆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