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召开“援疆教师欢送暨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座谈会”。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卢希望出席会议并讲话。
首先,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史富强,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督学、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德江分别介绍了哈密市、十三师教育援疆情况及组团式援疆工作。随后,8名援疆教师代表先后发言。
卢希望认真听取每个教师的发言,不时的进行即兴点评、探讨、交流。
河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能源动力领域专家、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盛伟教授,就“组团式”援疆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高校教师援疆与中小学教师援疆有不同特点,“组团式”教育援疆的目标也有一定差别。一是要培养人:不仅要培养学生、当地老师,也要培养自己提升;二是要谋发展:讲好课是基本工作,还要做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既有教育组团职能,还有科研组团职能。具体到组团方式有两种,一是援疆教师的组团,二是与地方教师一起组团。教育组团援疆团队最好以项目为依托,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支持,按照项目执行过程开展工作,会发挥组团式援疆更好的效果。
这时候,卢希望就课题经费问题插话说,我们的思路可以更开阔更大胆一些,课题经费也可以自筹嘛!比如侯海侠,知名度那么高的思政教师,完全可以成立个“海侠思政课工作室”,取之于专业素养,用之于课题研究。
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陈宏教授提出了“小组团”概念。他认为,目前的教育“组团”似乎是为“团”而组,缺乏学科导向。他建议尝试“组团”细分,组建不同职能的矩阵式“小组团”,在大组团的统筹、管理下开展工作,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坦诚让交流走深,观点碰撞出灵光。发言教师们系统梳理了援疆以来的工作、生活状况和目前教育“组团式”援疆的得失与建议。
最后,卢希望进行了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教师们对援疆工作的坚定支持和真情付出。援疆人远离家人,缺失了对子女的关怀,亏欠了对老人的孝敬,已将他乡作故乡,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把满腔的真情实意、真才实学都奉献给了哈密的孩子们。
第二,他希望大家保持定力、有始有终。目前省里还没有考核,虽然援疆时限到了,但程序还没结束,大家依然是援疆人,要继续严格遵守前指规定,恪守援疆人的本色。
最后,卢希望满含深情地说,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我们在这里互学互助,交心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值得一生珍惜。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割不舍的战友深情。前指将制作具有时代特色的纪念品,以便承载起我们援疆人的美好回忆和良好祝愿。
前指党委领导、组织人事组负责同志、哈密市直受援学校、伊州区受援学校,十三师新星市市直及团场受援学校援疆教师代表、组团式调研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采写/河南援疆报道组王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