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卢希望同志,深入到伊州区柳树沟乡河南省科学院农业科技示范种植基地、阿勒屯古街、豫哈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实地调研指导援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在伊州区柳树沟乡一棵树村河南农业科学院对口支援哈密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种植基地,50亩优质花生、青储玉米和10亩菌草正在茁壮生长。他们培植的青储玉米品种具有高产、抗锈病、生长期短等特点,是2023年全国玉米推广前十大品种,国家粮油主推品种。援疆农技人才、来自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雷思军和浚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姜玉琴,精心护养着这些科研作物。
农技专家介绍,青贮玉米是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经切碎、加工,用青贮发酵的方法制作饲料的玉米,适口性好、利消化,是重要的青贮饲料之一,是草食动物的主要粗饲料原料的优质来源。由于这里的土地盐碱性强,培植这些示范性作物需要付出比内地数倍的精力,比如玉米浇水,内地只需四水五水,这里却要二十水。
卢希望对农技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越是艰苦越是不易,就越需要河南援疆农技人才排除困难、勇往直前。通过种植基地示范方建设,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培育提升哈密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古街,2008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入选自治区“非遗集市”、夜间经济示范区。今年5月18日晚,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哈密分会场启动仪式暨阿勒屯古街开街仪式盛大举行,卢希望等领导为阿勒屯古街共同开启“大吉之门”。
位于古街南端、正在建设中的中华服饰馆是河南援建项目,也是将中华服饰传统文化与阿勒屯古街风貌深度融合的重要文旅品牌。在听取伊州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胡坤有关项目进展情况介绍后,卢希望指出,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要摒弃浮躁、着眼长远,注重良性循环。中华服饰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性格的服饰。如今正凭借其自身的传统古风韵味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钟爱。阿勒屯古街中华服饰馆要遵循建起来、能经营、可持续的理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一款极具中华服饰文化特色的文旅新场景,要与阿勒屯古街“非遗集市”的美誉相匹配。
当天,卢希望还前往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就豫哈智力谷项目建设和展示情况进行了现场指导。
文图/河南援疆报道组王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