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纪检监察系统的队伍里有这样一个看似特殊又不特殊的群体,特殊的是他们统一操着一口浓重的“河普”(河南普通话),不特殊是因为他们和当地的同志一样,在这个队伍里没把自己当外人、没把自己当客人。他们入疆以后,几乎没做休整与调整,甚至就没有倒时差,来到就到岗、到岗就工作,没有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与磨合,放下行李就立即投入到各自岗位上。他们就是由河南省纪委监委选派的来自全省6个省辖市纪检监察系统的柔性援疆干部人才队伍。
他们分别来自郑州、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商丘市纪检监察系统。每一名同志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在县区、团场纪委监委工作的3至6个月时间内,不分黑夜白昼,和当地同志一起加班熬夜的场景里有他们的身影,下基层、到团场进连队督导调研,到一线调证取证,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又有“一盘棋”思想,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既能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立足于实际忠诚履职,又能识大体、讲大局,随时参与到受援单位临时性的工作安排任务中去,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回答着“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
对口援疆前指纪委组织召开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援疆队员座谈会,讲明纪律与规矩、提出要求和建议。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句台词这样说:“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临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句话用在援疆工作中同样适用,如果提前了解援疆所面临的情境,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援疆并不容易,面对时差、高寒、饮食、习俗等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困难,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打退堂鼓,不当退缩兵,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疾风骤雨,吾往矣”,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河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充分发挥业务特长,把河南的先进做法、优良作风、担当精神带到新疆来,忠诚履职尽责,各县区、团场纪委监委对他们的努力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
河南援疆前指纪委负责同志到伊州区纪委监委慰问郑州市、鹤壁市柔性援疆“小组团”队员,与同志们交流工作和生活情况。
以支部为堡垒,筑牢援疆思想行动根基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和系统性理论概括,是我们援疆干部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
全体柔性援疆纪检监察干部到军垦博物馆、地窝子遗址等教育基地,学习兵团精神,接受党性教育,进一步接受思想的洗礼,擦亮信仰本色。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严明的纪律规矩树好形象,做到以党建抓队建促业务,既是省纪委监委领导的殷殷嘱托,也是发挥团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商丘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严格遵守关于援疆工作的各项规定,入疆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四人临时党小组,每周四晚上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时刻抓牢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第十三师新星市纪委监委开展的教育整顿和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六个月以来,除了参加受援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外,临时党支部独立开展学习讨论20余次,更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坚定了做好援疆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每周四晚上,商丘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召开临时党小组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禁单独外出,严禁晚上十一点之后回住地”这是临时党支部《柔性援疆干部行为准则》的明确规定。柔性援疆队员主动树立做榜样、做标杆的目标,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用行动树立河南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自律的良好形象。
以岗位为平台,主动担当展现河南作为
“在河南碰到这样的事件,你们怎么第一时间有效应对?”
“我们一般是这样处理的……”类似这样探讨与交流的场景和画面,河南纪检监察系统的柔性援疆队员上岗后,每天都会出现。
把党中央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和河南省纪检监察工作中探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带到各地纪委监委,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柔性援疆的主要任务。援疆队员牢记职责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用扎实的工作业绩展现河南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
郑州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在援疆的三个月时间内,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组织实施了主题演讲比赛、“清风满天山”廉洁文化共建等7大方面13小项活动,通过帆布袋、折扇、秦腔戏剧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廉洁文化。
安阳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培训要求,为巴里坤县乡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题讲座、汇报交流;规范处理各类来文来件来会72次,认真负责文稿的呈批与督办31件,撰写修改文稿信息11篇;并深入到三塘湖镇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协助整理2023年度案件卷宗和财务档案。
他们不单单是面对面、手把手毫不保留地把河南纪检监察工作好的经验做法传授给大家,而且身入、心入,真心实意地为哈密和十三师新星市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出谋划策,竭尽全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他们除了做好各自科室的日常工作,还帮助受援地纪委监委起草制定规章制度30余项,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来自郑州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的李伟强、方赞、刘海龙同志援疆3个月期间,共审结案件5件,审阅案卷20余件,提出补正意见30余条,与审理室同事广泛开展案件讨论和案件交流二十余次,并完成高质量工作交流课题1件;来自商丘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的王利萍、任文才、王冰、张成汉,他们分别担任第十三师新星市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审理室主任、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审查调查室副主任,每一名同志在受援单位任实职、担实责、干实事,六个月内,为受援单位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均刷新了零发稿的历史纪录,起草制定了《中共第十三师新星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制度》《第十三师新星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案件质量评查负面问题清单》《委机关自办案件审理流程规范(试行)》《关于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违规吃喝问题的工作方案>的工作措施及任务分工》;来自濮阳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的傅成坤、杨飞、李东升同志,参与审理违纪违法案件20余件,提出审核意见436条;来自平顶山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的李亚军、黄高磊、李知衡同志,参与外出调证40余次,对相关人员进行谈话近70余次;来自安阳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的甘霖、李大千同志,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培训要求,为巴里坤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做专题讲座,规范处理各类来文来件来会72次,认真负责文稿的呈批与督办31件,撰写修改文稿信息11篇;来自鹤壁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王晓敏、陈杰、李曼曼同志,在短短三个月内,参与审理违纪违法案件7件8人,提出审核意见20余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参与党风廉政意见回复1098人次,撰写《“一把手”竟是“国企之蠹”》警示教育片拍摄脚本......每一个小组团的队员都得到受援单位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平顶山市柔性援疆小组团成员充分用好三个月的援疆时间,参与巴里坤县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医疗系统的巡察工作中,与巡察组同志一起到三塘湖镇、山南开发区等5个乡镇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当地农牧民所思、所想、所盼,耐心解答他们关心的医疗方面的问题。
鹤壁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队员在受援单位伊州区纪委监委身心融入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集体户外劳动。在援疆工作即将结束时,组织开展“柔性援疆小组团干部培训交流会”,经过精心准备,队员们分别围绕《提升站位四抓并举推动政治监督持续走深走实》《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尽责清正廉洁》《精准执纪执法提升监督质效》等主题,为伊州区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授课。
以援疆为机遇,全面经受考验历练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支援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要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地区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援疆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援疆工作当成历练自身意志、增强自身本领、增长人生阅历的宝贵机会,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历练成长。
濮阳市纪委监委柔性援疆小组团队员在受援单位伊吾县纪委监委深入实地调查核实案件,讲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当地干部一起加班加点审理案件,讨论案情。
援疆既是奉献,更是锻炼。作为柔性援疆队员,他们都是第一次进疆,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在磨练中成长。他们克服气候关、饮食关、孤独关,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在扎实工作中淬炼业务能力,在学习先进中锤炼政治品格,在躬身自省中磨炼人生境界。为了工作、为了成长,他们不怕困难在广阔的东疆大地上奔走,不畏辛苦挑灯夜战学习新疆政策,不厌其烦总结经验传授做法,他们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和挺立于新疆大地,努力创造新时代对口援疆“第一等的工作”。
“河南有河南的做法,新疆有新疆的特色。在这里,我学到了新疆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更切身体会到新疆同志们工作法的成功与魅力。”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第四批柔性援疆小组团的每一名同志对此都有最真切的体会与感受。
援疆,充实了经历、锤炼了品质、丰富了人生、夯实了作风,一次援疆行,终身援疆情。
从河南到天山南的哈密直线距离两千多公里(五千多华里),这短短六个月的援疆工作,对这些柔性援疆小组团的每一名同志来说,都是终身刻骨铭心的记忆。跨越五千里路云和月,在新疆的日日夜夜,每一名同志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每一名同志都用赤诚勇毅、兢兢业业、无悔奉献,笃定地守护着天山上圣洁的雪莲花,使它更圣洁、更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