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工作以来,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发挥文化大省优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紧紧围绕“润”字做文章,积极构建豫哈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文化旅游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 ,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新乐章。《情系东天山》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三集——文化润疆民族团结聚人心。
暑假期间,刚刚整修一新的左公文化苑开门迎客。维吾尔族的讲解员帕提古丽·伊敏每天至少要为近10队游客讲解。
位于哈密市人民公园里的左公文化苑,由河南投入援疆资金3600多万元建造,现在已经成为哈密的历史文化宣教基地。
哈密市伊州区文化体育广播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副局长 黄丹丹
从2021年10月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
在与人民公园相邻的豫园里,河南援建的豫书房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哈密市伊州区智慧阅读能力提升项目,共投入援疆资金1600万元, 分布在豫园、文创园等地的八间豫书房全部建成后,将为当地群众构建起十五分钟阅读圈。
援疆豫书房智慧提升项目承建方 项目负责人 马盛
居民可以刷身份证,进入书房看书,电子借阅、电子下载、然后电子办证,通借通还,可以让居民享受到全流程的智慧化服务。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 伊州区文旅局副局长 兰宏涛
能够助力哈密书香阅读融入到哈密群众的生活当中,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往心里走、往深处走、往实里走。
三年来,河南累计投入2.5亿元,实施29个文化项目,推进豫园、左公文化苑展陈提升、豫哈城市智慧书屋、豫疆历史文化交流基地、十三师乡村旅游提升、军垦文化名城等基层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
河南还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优势,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文化润疆新格局。
2022年7月,河南文化援疆“豫哈情 文化行”系列活动中国功夫少林武魂巡回演出走进新疆,为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各族群众献上少林功夫盛宴。
河南第十批援疆干部 哈密市文体广旅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孙毅
让哈密各族群众和新疆各族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少林功夫,了解咱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族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自2019年首演成功后,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与十三师新星市携手编排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经过全新升级后再次在十三师倾情上演 。
2022年暑假,第二届“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暨夏令营手拉手活动如约在郑州启动,来自河南、新疆哈密、十三师新星市的200名青少年代表欢聚一堂,带来歌曲、舞蹈等精彩演出,并互赠礼物结对认亲。 文化润疆从青少年浸润,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河南援疆连续两年举办的“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系列活动,让河南、哈密两地的400多名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 。雄伟的天山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壮阔的黄河见证了他们的友谊。
哈密学生
这里的小朋友都很热情,带我们去了少林寺,还有青年洞,各个地方的博物馆,也希望河南的小朋友们,也来我们新疆哈密玩。
最是文化润人心。三年来,举办“豫哈情 文化行”河南摄影名家赴哈采风、豫版精品图书捐赠、中原菊韵文化节、“黄河文化与东天山文化”书法摄影展、送文艺下基层、“永远跟党走”宣讲小分队赴哈宣讲 、赴豫参加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原文博会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110余场次,惠及两地各族群众150万人次,支持创作话剧《兵团》、系列动漫《蜜宝游哈密》等文艺精品。“豫哈情 文化行”已经成为河南文化润疆的靓丽名片。 一场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让豫哈两地人民了解更加深入,心贴得更近,携手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力愈加强劲。
援疆不仅是使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河南努力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和亲戚游哈密”等系列民族联谊活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各族干部群众结对子、走亲戚,交心交友、交往交融, 传递着河南省委、省政府和亿万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
今天是河南援疆干部徐国清到亲戚乌斯曼·阿孜家走访的日子,小姑娘尕吾哈尔·乌斯曼一收到河南弟弟徐绍庭送给她的诗词《飞花令》就兴奋地和他视频交流起来。
尕吾哈尔·乌斯曼
(徐)绍庭是一个“诗词达人”,经常会教我朗诵唐诗宋词,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了。
自从2020年结为亲戚后,乌斯曼的女儿和徐国清的儿子也成了好姐弟。乌斯曼之前是牧民,搬迁到快乐克小区后就业困难,徐国清帮他在园林处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有了稳定收入。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 伊州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徐国清
我们成为(了)亲戚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暑假到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即将离校。在学前教育系的音乐教室里,17岁的哈萨克族学生巴丽江正和同学们忙着拍摄小视频。看着她活泼可爱的表演,谁能想到,两年前,她还是个被癫痫疾病困扰的孩子呢。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高职学前2002班班主任 徐二静
巴丽江同学自从来我们班之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性格变得更开朗、活泼了。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她最喜欢的课是手工、舞蹈,每一堂课她都会跟着老师进行认真的练习。
来自巴里坤小红柳峡村的巴丽江父母都是牧民,因病情严重她只能长期休学。作为学校的对口帮扶对象,张伟宏2020年5月在第一次走访时发现了她的病情,于是协调巴丽江到哈密市中心医院住院检查。经过郑大一附院援疆医疗专家的精心治疗,一年后巴丽江基本痊愈。为了让她有一技之长,2022年初张伟宏把巴丽江接到学院,安排专人辅导功课。从半年前基本不和人沟通交流,到现在和老师同学们融洽相处, 巴丽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女孩 巴丽江
非常感谢张叔叔帮助我。
记者 未来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以后当一名幼儿园的老师。
河南第十批援疆干部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伟宏
因为来援疆啊,就是拧成一股绳,尽可能地多做贡献, 尽可能的促进这个豫哈一家亲的情谊。
夏伊代·阿不来孜,是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在学校里,她唱的豫剧已经成为同学们休闲时必点的节目。夏伊代·阿不来孜的家在柳树泉农场二连 ,父母靠种葡萄为生。近十年来,河南援疆让团场、连队的职工住上了新楼房,让学生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来自中原名师的优质教育。亲身感受到河南援疆带给家乡的变化,阿不来孜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上了中原文化,爱上了河南豫剧。
十三师职业技术学生 夏伊代·阿不来孜
不管唱《花木兰》还是《穆桂英挂帅》我都很喜欢,他们那种精神真的值得我学习,我想着要把这个河南豫剧学得更好一点,然后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
山河相望,豫疆情深。从黄河岸边到天山脚下,万里之遥的守望,义无反顾的奔赴 。每个河南援疆人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他们带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着亲人的鼓励,带着亿万河南人民的情谊,不畏艰辛、倾情奉献,把援疆当使命,把新疆当故乡,用真情和汗水传递着党中央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关心、关爱。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集体······一个个荣誉称号既是对第十批援疆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又是对河南援疆人的激励和鞭策。河南援疆人必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矢志不渝、接续奋斗,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河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