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哈两地,山水相连。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对口援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自2010年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一批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奋斗,助力哈密经济社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特别是2020年第十批援疆工作开始后,河南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尽河南所能,帮新疆所需, 全面贯彻落实援疆工作各项安排部署,推动党中央对口援疆战略落地落实。今天起《聚焦》推出《情系东天山 河南省第十批对口援疆工作纪实》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期《民生惠疆 真心为民增福祉》。
哈密,“新疆门户”,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奇幻的山水风光与多彩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令无数人神往。
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批又一批河南援疆人奋斗的身影。特别是2020年以来,河南省第十批223名援疆干部人才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第八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尽河南所能,帮新疆所需,与受援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攻坚克难,谋划产业发展、服务百姓民生、开展结亲联谊…… 用真情和笃行,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描绘出豫疆情深的生动画卷。
上午11点,这个出现抽搐昏迷症状的小姑娘被父母紧急送到了淖毛湖镇卫生院。
河南援疆医生秦长岭和卫生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15分钟后,小姑娘恢复了正常呼吸。
河南第十四批柔性援哈医疗队队员 淖毛湖镇中心卫生院医生 秦长岭
在基层医院,在第一时间用我的所学、所能,为重症病人争取一个生存机会和生存时间,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距离蒙古国边境仅50公里,全院只有4名执业医师,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门诊接诊服务。近年来,每年都会有2名河南援哈医疗队队员来到这里开展为期半年的柔性援疆服务。
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副院长 韩翠
打通了援疆医疗服务对新疆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来了以后,我们这边的人流量 一下就很明显就比以前增长了很多倍。
哈密地域辽阔,总面积接近河南全省面积。以前伊吾、巴里坤两县的边远农村患者前往哈密市区看病,单程就需五六个小时。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河南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重点,投入专项资金2150万元开展河南医疗专家赴哈支医、河南名医哈密行、“十大名医”工作室、基层医疗机构“菜单式”精准支援等项目。三年来,先后选派医疗卫生援疆干部人才1300多名,送医到社区、到农场、到边防,把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人间大爱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三十里馆子村 村民 尹秀玲
河南的专家过来(义诊) 我就今天没干活,给农民看病多好,服务到家了,你说多好。
河南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巴里坤人民医院副院长 邵磊
我们多跑一公里,群众就少跑一公里。
河南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 黑虎
能吃吧,线还没完全掉,还有点可吸收线,慢慢自己都会掉。
一个星期前,哈密市民韩女士刚在这家医院做了哈密首例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
哈密市民 韩女士
没有选择其他的医院,就直接在这儿做。因为我相信黑主任,希望更多的那个河南专家,到我们这里来。
黑虎,河南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医院2020年成立的头颈甲状腺科不仅完善了肿瘤的规范化流程,还先后开展了侧切口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1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哈密市多项空白。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黑虎
利用我这一年半的时间,来把这个技术给传递下去,变输血为造血 打造一批带不走的援疆队伍
所谓“组团式”援疆,就是变过去零散选派、单兵作战为组团选派、集中作战。三年来,先后有两批20名援疆医生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河南历届组团式援疆医疗团队帮扶下,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成为了东疆区域肿瘤诊疗中心,实现了本土肿瘤患者过去“90%到外地治疗”到如今的“90%在本院治疗”。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院长 张鹏
组团式医疗援疆可以做到长远的发展 能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一所医院的整体水平
通过组团式对口帮扶,河南已经组织省人民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22家河南医院与哈密市中医院、红星医院等20家受援地医院建立结对共建关系。
哈密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 主治医师 龙源璐
她是五月三十一号来住院的,主要是情绪低落,心烦急躁啊。
在哈密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龙源璐正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远程网络会诊中心和河南专家视频连线,为一位哈密患者会诊。
哈密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 主治医师 龙源璐
作用挺大的,不光是对我们本身的医疗水平啊,还有就诊水平、诊断水平都挺有提高的。
利用信息化和5G智慧医疗优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综合会诊服务已经覆盖了哈密市中心医院、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等七家市县医院和 45 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河南优质医疗资源。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哈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张春敭
通过互联网医院这个优势,专家在线 实现常态化在线应诊
在十三师红星医院,由“中原学者”领衔的“河南十大名医工作室”挂牌成立后,极大地方便了十三师新星市及哈密市各族群众就医。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跨省设立的医联体医院,经过历届援疆医生接力帮扶,红星医院成功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共体在兵团医改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 红星医院副院长 冯淑艳
从医生到护理 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 才是我们援疆真正的目的。
三年来,河南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1亿元,完成哈密市妇女儿童医院设备配置、新星市医疗中心等“五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与此同时,河南还积极协助当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捐助价值1500多万元的医用防疫物资,协调选派11批788名医疗检测和卫生防疫专家,倾力支援新疆疫情防控。2022年,在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疫情最紧要、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河南先后选派197名抗疫专业技术人员,以24小时到达的“援疆速度”紧急驰援,用核酸检测的“加速度”跑赢了病毒传播速度,为受援地夺取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强力支撑。
哈密市伊吾县幼儿园
伊吾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上多媒体课
在伊吾县中心幼儿园,来自周口市直幼儿园的援疆老师孙琼雅,正在给孩子们上多媒体课。
河南柔性援疆教师 伊吾县中心幼儿园 老师 孙琼雅
孩子特别感兴趣,比我们老师要单独的是用肢体语言呀、语言感染呀,要更生动、更形象。
这所当地硬件条件最好的幼儿园由河南援建,老师也有不少是定期从河南选派的柔性援疆教师。中班的孜拉拉阿不拉江,原来汉语很不流利,经过老师们一年多的培养,现在能熟练唱出很多儿歌。
在伊吾县,共有四所河南学校与当地学校一对一结对共建, 河南先后选派40多名教师,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式”教育援助。
河南第十批援疆干部 伊吾县教育局副局长 贾涛
一个是学校全覆盖,一个是年级全覆盖 一个主要学科全覆盖,再一个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以点带面起到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三年来,河南先后选派教育援疆人才726名,持续开展“小组团”式教育援疆,推进河南135所学校与受援地122所学校结对帮扶,培养当地教师1500多名。另外还不断提升当地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投资6000万元完成哈密市十六中建设,投资1070万元完成新星市第一中学初中教学楼建设,有效缓解了当地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投资900万元的豫哈信息互动教学示范项目,让当地学生实时共享河南优质教育资源。
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刚刚改造完成的康复实训室,来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援疆教师吴鹏辉正在给学生们上康复理疗课。目前,仅在哈职院就有来自河南十几所高校的援疆教师进行对口帮扶。“一所学校对口支援一个专业” ,河南省开创了优质高职院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哈密市和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的新模式,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实习实训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职业学校全方位支持。在“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帮扶下,哈密市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中职院校到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再到哈密首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招生“两连跳”; 十三师职业教育在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获奖数量等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筹建中的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有望在“十四五”期间申办成功,实现年度招生。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 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闫治国
深化10所优质高职院校对口援疆职业教育的“八位一体”的援疆模式, 助推十三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的“新能源可移动冷库”正在进行试用实验。这款由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研发的新产品,有效解决了当地果蔬、生鲜农牧产品预冷保鲜的难题。投入援疆资金4460万元建立的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由河南理工大学和哈密职业学院共同创建,是哈密市最大的综合性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目前研究院已经在冷链技术、新能源装备与智能控制、煤化工与煤炭高效利用等方面研发出一批项目和产品。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 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 盛伟
依托我们的研发平台或者教学平台,和产业紧密结合,真正培养出来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这样一个技术型的、应用型的人才。
河南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的原则,确保80%以上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到县及县以下基层,结合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全力办好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河南教育援疆立项31个,总投资约7.74亿元,教育援疆资金占到了整体援疆资金近四分之一,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一半以上是援疆教师。 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组团式援疆已经成为河南援疆工作的特色品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河南不断深化智力援疆,持续推进“组团式”援疆向基层延伸、向全领域覆盖。创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小组团”柔性援疆,“订单式”精准选派300多名水利、文旅、交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基层开展柔性援疆,全年河南援疆人数超过1600人,真正做到领域全覆盖、派到关键处、援在急需时。依托河南“三学院三基地”、高等院校等培训资源,先后选派2100名受援地基层干部、技能人才到河南开展精准培训、跟岗研修,开拓视野、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