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医疗专家、传递新技术新理念、完善项目建设及硬件设施、开展结对共建和师徒“传帮带”……
今年以来,医疗援疆力量结合师市实际,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医疗援疆工作,助力师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NO.1 杏林使者守初心 倾情援疆助发展
“昨天早上才做完手术,今天我就已经明显感觉症状都减轻了,在本地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治疗,真的很感谢李医生。”12月15日,在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丁玉年激动地说。他感谢援疆专家李庆民采用先进的经皮介入冠状动脉旋磨治疗术和介入无植入技术成功为他做了手术。
2021年8月,李庆民来到师市开展援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为突破口,短短3个多月时间内,冠状动脉介入无植入技术、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普通肝素溶栓技术、双导丝辅助下介入无植入技术、腋静脉穿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在心血管内科成规模开展,介入心脏电生理心律失常检查及治疗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
李庆民(右一)与科室医生分享经验。谢雪倩摄
“李庆民老师开展的心血管介入,尤其是一些复杂病变手术,都让我们收获很多,他还成功开展了哈密区域第一例的血管内超声和血管内旋磨技术,对冠脉复杂病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蒋冬林说。
“在今后的工作中,心内科将以‘冠心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提高我院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的抢救水平、移植水平,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建立我们自己的医疗科研团队。”李庆民对接下来的援疆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2023年,师总医院(红星医院)重点做好‘两个高地、两个中心、三个体系’的建设任务,即红星医院和新星市人民医院的建设工作;精神卫生中心和火箭康复养老中心的挂牌建立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做好豫哈空中课堂及师带徒工作,逐步提升红星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真正做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红星医院副院长安谱光说。
NO.2 医疗援疆铸真情 项目建设增后劲
12月15日,记者在红星医共体黄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卫生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大楼主体、内部砌体均已完成。
人才技术团队建设大步向前的同时,医疗援疆项目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通过搭建平台和完善基础设施,为师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后劲。
“现在因为季节原因不具备施工条件,所以暂停施工了,该项目预计在明年3月开复工,到时候我们会抢抓工期全力保证施工进度,预计明年6月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师市卫健委项目建设负责人温智轩介绍。
作为哈密区域内唯一一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红星医共体黄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卫生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8220平方米,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4000万元,均为援疆资金。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师市医疗卫生监督检测工作的开展,为师市乃至周边区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今年,师市共有三个援疆项目开工,总投资8500万元,其他两个医疗援疆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其中,红星医共体火箭农场分院张仲景中医文化康复中心改扩建项目改造拆迁工作已完成;基层团场医院改造提升工程(第二期)正在施工中。
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十大名医工作室”展示牌。谢雪倩摄
除此之外,今年医疗援疆力量还通过建立“十大名医工作室”和豫哈空中课堂平台,为本地患者带来更多来自河南名医的优质服务,为红星医院带来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分享。
据统计,过去的10年里,河南省聚焦医疗援疆精准发力,在师市累计投入资金2.99亿元,援助实施了30个基础设施建设和5个设备配备项目,先后派出800余名卫生援疆人才和名医专家,有力促进师市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更便捷的诊疗服务,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下一步,河南援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工作举措、生动实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建设东疆医疗高地,满足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援疆力量要进一步下沉,集聚河南资金技术人才,支援基层团场医院及院区改造,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坚持见人见物见真情,统筹做好医疗援疆各项工作,为建设现代化师市打牢健康根基。”师市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副师长,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