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柔性援疆’,让我们对十三师的历史有了一个基础、系统的认识。”12月9日,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的专家贺惠陆等3人来到十三师好人广场,驻足观看广场上兵团历史的浮雕,现场讨论师市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工作。
今年3月以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派出“柔性援疆”小组,根据师市文旅工作实际需要,参与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陈展项目,开展了藏品建档、藏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并实地调查、加强研究,对十三师新星市远古历史进行了详细考察研究,持续助力师市文旅事业提档升级。
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在进行地窝子遗址勘探。受访者提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十三师最早的远古历史,特别是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及早期铁器时代进行了梳理和考究,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援疆干部、河南省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副研究员贺惠陆向记者介绍。
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在焉布拉克古墓群实地调研。受访者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在七角井遗址考察中,采集到刮削器等38件细石器典型标本,极大丰富了博物馆馆藏文物。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七角井人制造细石器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它和我们中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技术,因为它提前都有规划,哪怕是指甲盖大小的细石器都能看出来是经过规划的。”贺惠陆说。
与师市远古历史考究同步进行的还有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陈展项目。援疆小组到岗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多次参与博物馆项目陈展大纲与设计大纲评审会、项目推进会,提出多条修改意见、建议,并扎实推进藏品建档、藏品摄影、藏品征集与采集、藏品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现场陈展、人员培训等工作。
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在对捐赠文物进行整理、核对和录入。受访者提供
“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展陈的主要是近现代文物,也是进疆老兵使用过的器物。我们按照工具的实用性分了十几类,每一类都做了详细的电子档案,还进行了文物的摄影工作。”援疆干部、河南省漯河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高萌说。
近一年的“柔性援疆”,河南省文物系统“柔性援疆”小组建立了4000余件博物馆藏品的电子一览表、电子总账与分类账;完成了3000余件藏品清洗、出入库登记工作;多次开展博物馆藏品账目、文物博物馆简史等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并对师市庙儿沟遗址、焉不拉克古墓群、地窝子遗址等师域内部分不可移动文物(田野文物)开展了初步调查。
“我们小组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十三师新星市区域内地上、地下、馆藏文物等进行了全覆盖梳理,对整个文物保护工作来说,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援疆干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调查研究所所长李银忠说。
“希望大家通过参观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了解十三师新星市古代史、军队史、屯垦史。这里还有很多重要的遗址,包括白杨沟佛寺遗址、庙儿沟遗址、焉不拉克古墓群,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贺惠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