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诊疗和康复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往往最先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护士,被人们称作“病床前的哨兵”。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C舱,河南援疆医疗队的许健不仅是抗疫一线的“哨兵”,还是有着丰富抗疫经验的“老兵”。
今年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许健工作的第30年,她曾先后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区定点医院参加抗疫工作。
许健(左)和队友交流工作。河南援疆医疗队供图
作为C舱开舱后首批接收患者的护理组负责人之一,许健在开舱前的两天几乎全天都在舱里。
她走遍舱里的角角落落,清点床位数,检查每一张病床的床上用品是否齐全;到卫生间逐个查看水龙头和每一个蹲厕是否能正常使用;测量开水水龙头高度,评估是否有造成患者烫伤的风险;规划床位设置时,考虑到部分中老年患者腿脚不灵便,将他们的床位设置在更靠近卫生间的区域。
感染风险较高的工作,许健留给自己。患者入舱首日,为患者答疑解惑的次数过多,她的口罩不到两个小时就潮湿了。舱内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是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而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判断患者出舱的根本前提和标准。每次标本采集,她都要参与和监督。
许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以工作严肃认真而出名。来到新疆抗疫,她“黑脸包公”的风格有增无减,对团队护士的要求达到严苛的程度。从入舱慢行防止防护服被刮坏、次次核酸要手部消毒,到乘坐通勤车的注意事项、下班回房间后脱衣消毒顺序是否符合规定,甚至连“进入浴室后先洗手再洗澡,沐浴花洒出水瞬间宜屏气闭眼10秒钟”这样的细节都要一次次反复强调。
“很多护士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参加抗疫,有的年龄比我女儿还小。她们在家里也是受父母疼爱的宝贝,但在抗疫一线就是独当一面的战士。”许健“啰嗦”的背后是良苦用心:“我不仅是她们的护士长,也是她们的家长,要保证她们的健康和安全。”
许健本人。图由本人供图
如此铁面也有眼中泛潮之时。在C舱内抗疫的日子,许健时不时被双向奔赴的温暖打动。有一名刚入舱的患者腿脚不太灵活,许健和护士忙上前要伸手搀扶,却被患者制止:“你们别靠我太近,我是阳性患者,身上有病毒,别传染给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床位,患者也被感动:“谢谢你们把我安排到离卫生间这么近的位置,真是太细心了。”
舱内的一名志愿者着凉了,许健给他送药过去,叮嘱他好好休息,问他有什么需求时,志愿者稍加思索:“我想要一辆小推车,给大家送物资的时候效率可以更高。”
每次结束舱内工作,脱下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许健都在心里感慨体力已不比从前。但只要投入工作,她依旧精神满满,全力以赴:“在舱内,医务人员、患者、志愿者都在想方设法为彼此着想,让我们这些习惯于守护患者的医务人员,也感受到被患者和志愿者反向守护的爱。这些感动,必须化作动力,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