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个略显特殊的群体——介入医生,他们也被大家称为“铅衣人”,他们手拿着导丝、导管,小心翼翼地为患者解除疾患,而自己却接受着放射线的辐射,援疆专家孟艳莉主任就是这样一位女“铅衣人”。
01 不辱援疆使命
2021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主治医师孟艳莉作为河南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人才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开展援助工作,并担任肿瘤内科主任一职,初到哈密,全新的工作环境,干燥的气候,辛辣、油腻的饮食使她有些不适应,但她很快克服身体的不适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孟艳莉主任擅长各部位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断,熟练掌握一级、二级及三级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微创介入治疗是近40年来新兴的技术,是介于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的治疗手段。在皮肤上切5mm-10mm的微小切口,或者通过口腔、鼻腔等原有通道,在影像设备的辅助下(如CT、MRI、超声)通过细小的导管、导丝在血管、管腔、脏器内进行操作,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可反复操作,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微创诊疗技术。
来到肿瘤内科,孟艳莉发挥所长,积极开展各部位肿瘤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尤其是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肿瘤的穿刺活检;DSA引导下的非血管介入治疗及血管性介入治疗,尤其是经皮穿刺肿瘤靶血管的精准超选择化疗栓塞术。在DIP/DRG医保付费大环境下,孟艳莉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操作技能,缩短了术中操作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的同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哈密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得到了患者及家属、同事的一致赞誉。
60岁刘先生右腰背部胀痛不适,经过检查,初步诊断为肝右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根据刘先生的状况,无法采取常规手术根治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此难过不已。对此,孟艳莉主任组织多学科会诊,仔细研究病情后,决定为刘先生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目前中晚期肝癌不能手术切除治疗时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一种把肿瘤细胞“饿死”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可重复性操作、恢复快、精准、安全、高效的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后,孟艳莉主任为刘先生进行了经皮肝动脉造影+动脉化疗灌注+动脉化疗栓塞+右股动脉留置导管术。手术非常顺利,由于留置导管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靶血管,肿瘤区域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刘先生仅住院4天。出院后,配合靶免治疗,3周后复查,肿瘤的最大直径较前缩小了2cm,刘先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有一位年轻患者,体检时发现左肺占位,且两年来呈激进性增大趋势,在其他医院就诊时,医生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孟艳莉主任接诊后,在询问既往病史及阅片后考虑良性占位可能。为了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她联合派出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进行远程会诊,在进行讨论和认真分析后,考虑不排除寄生虫病,遂给予患者合理的建议及治疗方案。1周后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寄生虫病。孟艳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误诊、误治,患者对此感激不已。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的这一年里,孟艳莉积极参与门诊坐诊、开展各项介入手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哈密市的空白,使得哈密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等同于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血管造影机放射出X线的导管室里开展介入手术,就相当于整个身体都泡在射线里。射线能帮助他们看清血管走向,却也让他们陷入危险之中。为了保护重要的器官,每次手术,孟艳莉主任都必须穿着重达22斤的铅衣。往往一个小时的手术下来,手术衣都能拧出水来,有时遇到病症复杂的患者,需要进行三、四个小时。在这漫长的手术操作期间,孟艳莉必须始终穿着这身沉甸甸的装备,灵活地操作导管、导丝等器材,在直径数毫米的血管中“穿针引线”。
作为介入医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几乎成为高发的“职业病”,而对于有着14年工作经历的孟艳莉亦是如此。“做的手术越多,救的患者也就更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无怨无悔。”孟艳莉说。
02 积极开展传帮带
帮助肿瘤内科医生成长起来,培养一支带不走、高水平的本地医疗人才队伍是孟艳莉开展医疗援疆的初心使命。基于这种初心使命,孟艳莉以“师带徒”“传帮带”为抓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徒弟。
介入操作有很强的技巧性,要对人体血管了如指掌,既要会做手术,也要看得懂影像资料,还要对临床专科治疗了如指掌,动手能力、逻辑条理性、抗压能力缺一不可。为了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孟艳莉分别开展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临床及影像分析、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传授专科知识,传播先进医学理念和宝贵经验。
手术带教是提升临床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孟艳莉主任结合典型病例,开展阶梯式的教学方式,从“我做你看——我做你帮——你做我帮——你做我看”逐步过渡,全面提高年轻医生的诊疗水平。
在众多器官部位的穿刺中,纵隔淋巴结由于靠近心脏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穿刺风险较高。一次,需要为一位患者开展纵膈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手术,孟艳莉便让徒弟阿不都热西提·艾赛提来操作。术前,孟艳莉将注意事项、重点难点一一阐述,术中,她在一旁全程指导,从如何选择穿刺点到分步进针,每个细节她都详细讲解,最终,阿不都热西提·艾赛提顺利完成操作。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手术带教,肿瘤内科的年轻医生逐渐掌握了新技术,手术技能也更加熟练。
“孟艳莉主任在微创介入诊疗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她手把手带教,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肿瘤内科主任闫婕说。
03 建立浓浓援疆情
为提高哈密各族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让更多老百姓得到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孟艳莉深入基层,积极参加义诊活动,宣讲健康知识、提出治疗意见。一次义诊时,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职工体检报告显示尿蛋白明显异常,但患者却不以为然,孟艳莉耐心地劝导其要引起重视,早日就诊复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她的劝导下,这位职工及时就医,及时得到了治疗。对待每一位群众,孟艳莉都抱着这样一颗仁爱之心,认真负责,尽心尽力。
在这一年的援疆岁月里,孟艳莉与肿瘤内科的同事已经成为了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今年7月8日,孟艳莉像往常一样准备下班,闫婕主任和科室人员把插着生日蜡烛的蛋糕端到了她的面前,突如其来的幸福和温暖让孟艳莉至今回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在这段远离至亲至爱的援疆岁月中,亏欠家人是孟艳莉最大的遗憾。孟艳莉的大女儿刚好处在学业紧张的初三,小女儿正在上幼儿园,而爱人也在外地的武警部队工作,因疫情原因,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孟艳莉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她坦言道:“虽然对于援疆之行,家人全力支持,但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又让年事已高的母亲为家中琐事操心,我心里愧疚不已。”
援疆一年多,孟艳莉主任已经深深地眷恋上了哈密这片热土,她用藏在柔情背后的坚韧与刚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援疆之行作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好的诠释。“援疆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我的阅历,体现了我的价值,为此我感到自豪。接下来,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继续发光发热。”孟艳莉说。
肿瘤介入专家
孟艳莉
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部位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断
熟练掌握一级、二级及三级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如各部位肿瘤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经皮穿刺肿瘤内粒子植入术/注药术/置管引流术等;DSA引导下的非血管介入治疗与血管性介入治疗,如经皮穿刺肾盂引流术、鼻饲营养管置入术、经皮胃造瘘术、及各部位肿瘤(尤其肝癌/肺癌/消化道肿瘤)的经皮穿刺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急诊动脉止血等治疗现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