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准备进入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C舱工作的刘志刚接到了朋友电话。“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刘志刚回答:“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刘志刚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此次担任河南援疆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负责一支由400余位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队伍。他所在的河南援疆医疗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6家医院派出的人员组成,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和河南省卫健委基层处副处长杨志武带队。
刘志刚介绍,护理组要承担病患床位安排、物资发放、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办理医疗手续等职责。无论是哪一项工作,他都再三叮嘱:“大家的工作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要做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跨越3000多公里的山河奔赴而来,一定要给患者带来健康,带来信心,带来希望!”
刘志刚。图由刘志刚提供
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床位安排首先将男女分开。如果患者是一家人,会在男女分开的基础上尽量将他们安排到一眼就能看见的距离,让他们获得视线之内的安心。这种贴心,源自怎样的出发点?
“我们是抱着对新疆人民亲人般的感情来工作的。”刘志刚认真地说,这些年的援疆工作,他们对新疆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这次医疗援疆,大家都争相报名。经过层层筛选,选出了这一批政治合格、技术过硬、表现优异的精兵强将。没能来的同志们都感到非常遗憾,“我们也向他们承诺,要将他们的愿望转化成我们的工作动力,全力医治我们的新疆亲人。”
在方舱医院内,患者症状多数为轻症患者,其中有老人、儿童和青少年。“他们除了需要医疗服务,还有面对疾病的无助和恐惧,这时候我们不仅是他们的医生,更是他们的家人。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家人般的陪伴与关怀。”无论患者多和少,刘志刚始终这样要求护理团队。
很多患者都在给病友加油打气,还有的患者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团队。这些积极乐观的举动与态度也感染着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每次进舱医护人员都会反复鼓励患者:“科学有效的医疗手段一定可以帮助大家早日出舱,好心情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定要保持乐观!”
作为一名党龄近20年的党员,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刘志刚奔赴灾区;武汉疫情之初就组建援鄂医疗队;后又带队奔赴开封市尉氏县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在灾难和疫情面前,他身先士卒,从不缺席。
方舱医院开舱前,河南援疆医疗队提前进舱了解情况并进行部署安排。图由河南援疆医疗队提供
此次方舱医院开舱前,刘志刚负责的护理团队,在河南援疆医疗队总指挥申志强和杨志武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地点进行实地勘察,详细了解方舱医院床位布局、区域划分,并绘制了方舱医院平面图,列出了开舱所需物品清单,顺利完成了人员对接。两天内制定管理制度10余个、舱内工作流程20余个,并完成了患者出入舱流程的线上培训及信息系统操作。
“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我们是和时间赛跑,和病毒赛跑,早一天开舱,就能早一点帮助新疆人民战胜疫情。”申志强在现场指挥时说。
经过科学诊疗,近日不断有患者治愈后陆续出舱。“新冠肺炎其实就是流行性疾病的一种,要想战胜它,首先要正视它。尤其是阳性患者,更需要亲人与朋友的关心和关怀。”刘志刚说,“新疆人民和河南人民的心紧密地连在一起,我们非常有决心和信心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