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之红星四场
十年巨变鼓舞人心 凯歌高唱再创辉煌
红星四场位于哈密市城东50公里,有内地入疆第一团之称,与蒙古国接壤,有12个连队、2个社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红星四场党委团结带领全场干部职工群众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社会和谐、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0年来,红星四场党委以理论教育为抓手,抓好思想建设;以“堡垒工程”为抓手,抓好组织建设;以“德才兼备”为导向,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团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场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围绕师市“757”党建工作法,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从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入手,全面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全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
团场党委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奖惩机制,不断强化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头雁工程”抓在手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优化连队“两委”结构及其后备人才储备,实现配强一批、储备一批的人才队伍梯次建设。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主线,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促进团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10年来,红星四场以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统揽,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基本方略,坚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及师市党委“三仗一战”部署和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社会面管控措施得到落实;联防联控的“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扫黑除恶持续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成效明显;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更加扎实;普法依法治理卓有成效,全场范围内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0年来,红星四场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势头良好。
截至2021年
全场完成生产总值8.13亿元,较2012年增长264%
第一产业增加值2.43亿元
较2012年增长177.4%
第二产业增加值2.69亿元
较2012年增长320.1%
第三产业增加值3.01亿元
较2012年增长334.4%
年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5%以上增长
2019年—2021年完成地方税收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
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2.4万元
全场棉花籽棉总产从2012年的19800吨增长到27063吨,增长36.7%
红枣总产从2012年的5300吨增长到9000吨,增长69.8%
各类大棚蔬菜总产从2012年的7300吨增长到13600吨,增长86.3%
肉类总产较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1800吨
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树上干杏面积2600亩
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10年来,红星四场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2015年,红星四场全面完成贫困团场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特别是近两年来,团场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连队生活垃圾治理、连队生活污水治理、连队清洁行动建设、连队人畜分离养殖圈舍建设,不断加大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团场、连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团场分别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以“党建+合作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工专业合作社建设,全场培育合作社19个,各连队“党建+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
团场改革不断深化
10年来,红星四场通过不断深化团场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行政授权承接稳步推进,“政”的职能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了连队“两委”民主选举;
二是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基本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一流民兵队伍扎实推进;
三是全面进行了团办企业师办师管改革,“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四是全面完成了土地、草场确权颁证工作;
五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行了严格的预算管理,解决了团场政资不分、政企财务混合和资金混用问题;
六是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促进连队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连队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逐步建立了团场职能行政化、人员编制实名化、团办企业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一体化、连队管理民主化“六化”运行机制。
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10年来,红星四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职工群众、造福职工群众、植根职工群众。
10年中,办理居民门诊慢性病260余人次,年均发放低保金60万元,年均发放特困户救助资金10万余元。残疾人“两残”补助、计划生育各类津贴补贴全额落实。着力抓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10年实现新增就业突破1000人。持续加大职工群众技能培训力度,培训2000余人次。
10年来,实施各类项目60余个,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为促进团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草原确权颁证、土地确权、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文教卫生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持续多年保持了重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零事故。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医疗服务和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此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团场党委坚定贯彻师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
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10年来,团场以“金秋巴木墩”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文化能人”的“领头羊”作用,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近千场次,引进了河南豫剧、太极拳、名家书画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了本地文化艺术,如哈萨克族舞蹈、民族刺绣、川剧变脸、剪纸等文化艺术,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10年来,红星四场将团场文化建设做为民生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文化经费投入,不断丰富文化载体,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幸福指数。
截至2021年底
团场投资近4000余万元建成职工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个
购置灯光,音响,电子大屏,安装伸缩座椅
兴建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各1个
修建场史陈列馆1个,连史室11个
设置中心图书阅览室1个、电子书屋1个、“农家书屋”14个,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给社区、连队安装健身器材,配备音响,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对口援疆鱼水情深
按照中央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部署,信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师市和红星四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教育、医疗、产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援疆、精准援疆和长期援疆,取得了良好成效。
10年间,信阳市先后选派60余名机关干部、教育医疗专业人才赴疆进行人才援助工作,为团场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和医疗服务等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促进团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0年间,信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为团场援助了价值300余万元的校车、救护车、警务及公务用车11辆,援助了学生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X光机台等教学和医疗设备。先后援助400余万元,用于团场设施农业发展和职工群众住房建设。河南羚锐制药等爱心企业先后为团场援助了价值100余万元的药品和图书。
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一件件援疆实事好事,犹如涓涓暖流温暖着红星四场各族职工群众的心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展望未来,蓝图绘就再起航,砥砺前行谱新篇。红星四场党委将团结带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师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抢抓新机遇,开拓新业绩,不断开创团场事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