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之对口援疆篇
哈密瓜儿甜 援疆情谊深
2010年,中央部署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尽河南所能,帮新疆所需,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举全省之力聚焦智力援疆、产业兴疆、民生惠疆、文化润疆、增进团结等重点任务倾力支援,为促进当地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多年来,随着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今日的新星大地,工程紧锣密鼓、航班密集穿梭、职工群众住进新居、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无论师市、团场还是连队,处处镌刻着河南援疆的印记。
深化智力援疆 积极“授人以渔”
聘请13名在豫“两院”院士、中原学者成为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级顾问,对师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围绕新星市设市建镇和“政”的职能转变人才需求,先后组织河南市场监管、统计等有关经济部门60多名专业人才打捆支援师市。
……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把中央要求、受援地所需和支援地所能紧密结合起来,为受援地输入优秀紧缺援疆干部人才,培养培训受援地高素质干部人才,既“输血”又“造血”,着力打造“永久牌”干部人才队伍。
河南省在常态化实施援疆计划之外,创造性开展“组团式”柔性援疆工作,紧扣受援地实际需求,统筹推进干部人才轮换选派、培养培训、交流合作、实践历练,持续提升师市自我发展能力。
2020年以来
河南省先后选派50多名骨干人才到师市,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和智力交流,帮助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30多项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业务,助力师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以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为目标,推进 “十大人才培养帮带工程”,分层分类组织师市基层干部490人次到河南省参加精准培训、跟岗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计划和大学生顶岗支教计划,不断加大人才援疆力度。实施医疗卫生“小组团”引才项目,推动医疗援疆资源向疾控、妇幼、中医、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五大专业”拓展延伸。
启动实施名医工作室“扩容工程”,打造中医正骨、中医内科、疼痛等“十大名医”工作室。
启动实施河南“10+1”组团式对口援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师市教育综合改革做法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国印发,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予以总结推广,先后有兵团7个师市到十三师新星市学习交流。
推进产业兴疆 激发发展动能
9月10日,记者在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机器轰鸣、叉车穿梭,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我们是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十三师新星市的企业,入驻之初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立专班、指派专人帮助项目落地建设,最终使我们的年产3万吨油田压裂助剂及20万吨油田压裂支撑剂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炜说。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帮助师市扩大就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制定《关于助力十三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抓规划编制、项目储备、平台搭建、活动开展、承接转移和智库建设,帮助搞好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市场主体。
河南省大力支持新星市建设,围绕新星市设市建镇,利用河南资源,加强与国家部委司局汇报沟通,争取重点支持。经多次沟通协商,将河南省2021年给予师市“电力援疆”配额提高至10亿千瓦。推动“十四五”产业援疆规划落实,科学编制“十四五”产业援疆规划。
“十四五”期间
河南省拟对口援助师市项目41个、总投资7.3066亿元,援疆资金5.67亿元。
实施招商引资“六个一”工程,建立招商项目库,组织开展了两轮专项招商、四地定向招商和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商会协会3个专题定向洽谈的“2+4+3”系列招商活动。
2020年6月,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在郑州组织举行十三师产业招商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87.32亿元。
2022年3月,在郑州组织举行十三师新星市河南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共达成签约项目56个,投资总价值为209.66亿元。
坚持民生惠疆 增进群众福祉
“秋意浓浓送君归,豫兵人民心相牵”。
9月7日,师市举行河南省援疆抗疫工作队欢送仪式,向河南省援疆抗疫工作队各派出医疗机构赠送锦旗,为河南省援疆抗疫工作队全体队员颁发新星市荣誉市民证书、哈密和师市终身免费全境游“抗疫纪念卡”,欢送河南省援助师市抗疫工作队18位抗疫勇士踏上归家旅程。
8月以来,哈密区域陆续出现疫情。在师市急需专业力量的关键时刻,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南阳市18家医疗疾控机构积极响应河南省卫健委号召,第一时间选派18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组成一支“精锐部队”紧急驰援师市,为师市在较短时间内战胜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坚持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疫情防控等方面紧贴民生需求务实功、求实效,援疆项目、资金重点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贫困群体倾斜。2021年,实施援疆项目29个,投入援疆资金13360万元。其中民生项目25个,投入资金12000万元。
河南省在推动师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下足功夫,以师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4+1”组团式援疆帮扶,聚力“十大提升行动”, 规划设计“两高地两中心”医共体发展布局。在援疆医生带领下,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5项,颅内急诊取栓术等34项技术填补哈密区域空白,11项技术在兵团领先。2020年,红星医共体在兵团医改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经济运营指标全疆排名第二。
2020年以来
河南省先后选派24名援疆医疗干部人才、29名“中原名医”、42名柔性医疗专家、26名支医专家投入援疆工作,累计完成诊疗3.3万人次,完成手术1161例,救治疑难危重病例559例。
目前,师总医院(红星医院)门诊病人从每年24.9万人次增加到42万人次,增长56.55%;出院人数由1.96万人增加到3.1万人次,增长36.77%。
“我们将竭尽全力,力争在短时期内把新星市第一中学打造成一所新星引领、兵团知名、质量一流、特色突出、成果丰硕的兵团东疆名校。”这是河南省援疆干部、新星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涛在代表第三届“十三师新星市最美教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团队发言时的一段话。
教育是民生之基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不断推动教育提档升级。
协调教育部将“组团式” 教育人才援疆计划从2个组团增加至5个组团,教育援疆人才达到266名。
成立3个中原名师工作站,健全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启动“红星名师”培养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十个一”工程和“双百计划”,立项100项河南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共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
协调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选派13名骨干组成管理团队,对新星市第一中学实行名师智力托管,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
组织河南10所优质高职院校组团援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选派2批34位名师援疆支教,计划外安排2000万元,建设十大专业集群,形成“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
“教育承载着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的重要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口援疆工作尤其是教育援疆工作责无旁贷。”师市党委常委、十三师副师长朱自锋说。
推动文化润疆 促进文化认同
7月18日晚,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与师市历时6年之久共同创意策划、携手编排的河南文化援疆项目——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在师文化馆倾情上演,各族职工群众尽情享受文化盛宴。
《兵团颂》作为一部文化精品剧目,是近年来文化援疆、文化润疆的重要体现,本次演出集结了近200人的演出队伍,以交响合唱的形式,为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红星一场居民胡彪在看完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道:“感谢演职人员让我再一次体会了兵团精神的深刻含义,我将以兵团前辈们的红色事迹为指引,为兵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把文化援疆工作作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凝心举措,充分发挥河南文化大省和历史底蕴深厚优势,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培元,积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润”上下功夫,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制定《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以项目为抓手,抓细抓实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人才培养5个方面27项具体工作,推动文化援疆见人见物见实效见认同。
2020年以来
实施豫疆历史文化交流、书香十三师、乡村旅游提升、军垦文化名城等基层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9个。
创作文艺精品话剧《兵团》并在河南首演,共同创作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积极推动两剧今年疆内巡演。
开展“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了不起的少年》夏令营手拉手”“豫疆情 边疆行——迎七一河南艺术名家百幅作品展”“黄河文化与东天山文化大型书法摄影展”“宋韵文化润疆行”、豫版精品图书捐赠等文化交流互鉴活动30余场次。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邀请25名河南省专家学者、文化文艺骨干进疆指导授课,选派20名柔性援疆“小组团”人才进疆工作3个月,组织受援地124名文化文艺人才到河南跟岗培训。
2021年5月,在全国文旅系统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上,河南省作了典型发言。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连续6年被兵团授予“文化援疆突出贡献奖”。
促进消费援疆 解决职工困难
8月31日凌晨,由河南能源焦作煤业集团采购的价值139万元的农产品在位于黄田农场的梧桐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发车。该笔订单是目前师总工会疫情期间开展瓜果销售专项行动以来促成的消费援疆最大一笔订单。
“之前我们特别担心,害怕农产品卖不出去。没想到正发愁的时候,师总工会帮我们把农产品销售到了河南省!”黄田农场梧桐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干果加工厂厂长王生兵说。
自8月哈密地区突发疫情以来,师总工会主动为民解困、为企纾困,积极与河南省总工会和省各地市级工会对接瓜果采购事宜,抓住河南省总工会开展2022年消费援疆行动的契机,成立了师市工会系统贯彻落实河南省总工会帮助对口援疆地区销售瓜果专项行动专班,动员各团场总工会主动与河南省18个地市级工会联系沟通,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吸引对口援疆省市工会开展福利采购、消费帮扶。
援疆10多年来,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每年制定消费援疆实施方案,组织专班打通师市特色农产品在河南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渠道。
2021年8月,河南省在遭受洪涝灾害巨大冲击下,依然以省总工会名义印发《关于持续开展消费援疆行动的通知》,联系线上线下经销商采购、销售师市优质农产品。2021年,河南省采购师市的哈密瓜、葡萄以及各类干果,总价值超过3200万元。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师市党委闻“汛”而动,第一时间紧急筹集资金300万元,组织干部职工建立快速检疫屠宰通道,连夜杀猪宰羊支援河南。师慈善总会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发起“防汛抗洪 驰援河南”慈善项目,仅8天时间累计收到捐款939.4万元,全部划转河南省。
年近九旬的离休干部孙慎向河南省捐款1万元。
柳树泉农场五连职工阿不都热合曼·阿不列孜主动捐款1000元,他说:“是河南省的援建让我们五连旧貌换新颜,我们与河南人民早已成为一家人,如今河南省遭遇困难,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和他们共渡难关。”
师市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副师长杨建国表示,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援疆十余载,回望来时路。对口援疆工作,从春天的期待迎来了盛夏的繁华和金秋的收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牢记重托,推动援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做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