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
河南省对口支援十三师新星市
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人才援疆、文化援疆……
一个个对口支援项目如同一条条无形的丝带
将河南与师市紧紧相连
也让师市各族职工群众享受到援疆的丰硕成果
这成就
值得一声“哇塞”!
产业援疆 让经济活起来
在红星一场设施农业大棚里,羊肚菌长势良好。
2021年,红星一场与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新疆天山雪菇生物科技公司签署《羊肚菌基地建设及产销合作协议》,种植羊肚菌6.4亩,围绕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促进职工增收,为连队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动力。
大力推进产业援疆,让经济活起来。
2021年,河南省批复河南产业援疆专项资金,支援建设产业援疆示范园。同时,河南省工信厅积极协调对接郑州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飞地园区”建设,推动河南产业集聚区“4+2”模式与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度合作,促进师市产业园区发展。
据悉,“十四五”期间,谋划援疆项目41个,总投资7.3亿元,使用援疆资金5.68亿元。谋划“十四五”时期产业协作和项目布局,培育壮大师市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生援疆 让日子美起来
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卫生……对口援疆工作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援疆资金项目安排坚持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
记者走进十三师总医院(红星医院),远远就能看见一幢装修气派的中原病房楼。
“中原病房楼于2018年投入使用,是‘十三五’期间河南援疆项目工程,集门诊、急诊、检查、住院于一体,极大改善了十三师总医院(红星医院)的就医环境。”十三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援疆专家冯淑艳。
据了解,河南省投资6000万元,推动红星医共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卫生监督检测中心、基层团场医院改造及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卫生项目落实落地,完善升级师市卫生援疆硬件设施,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医疗机构全力助推十三师总医院(红星医院)“4321”工程建设,河南各医院专家在援疆期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93例。同时,河南10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按照“一所学校对口支援一个专业”思路,对口援建师职业技术学校,构建起“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助力师市职业教育发展。
文化润疆 让血脉连起来
2021年,师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了“豫疆情 边疆行——迎七一河南艺术名家百幅作品展”,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坚持把文化援疆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挖掘和展示师市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同时,师市举办“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夏令营活动,豫哈两地200名师生共同录制《了不起的少年》特别节目,在河南卫视播出;开展“青年手拉手”等活动,促进两地青少年友好融合、健康发展。
河南省与师市形成互访交流长效机制。省对师、市对团、各系统、各单位的对口帮扶不断扩面,各行业互访交流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司法、市场监督管理、水利、基层党组织等各方面交往交流交融全面开花。
用心援疆、真情援疆、精准援疆
在天山南北,在大漠戈壁
谱写了气势恢宏的历史华章
接过援疆“接力棒”的
一批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
在忠诚担当中
在无私奉献中
不断续写
更加壮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