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巨变】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业旺则乡村兴。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农田,一头接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农业效益越提升,农民收入就越高。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过程中,哈密市农业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记着带着这一问题走进设施农业大棚、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羊肚菌种植基地等处,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以往,蔬菜大棚仅用来种植蔬菜,无论种植哪种菜,除去各类投入,辛苦忙碌一年,收入要稳步增长还是很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过种植结构调整,改菜为果、改菜为苗,同样的种植面积,种植成本降到最低,增产增效又增收。
曾经,种田大户在种植过程中,每次浇灌都会有一笔不小的支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安装智能化灌溉设施,无论种植面积多大,一个人就能完成灌溉,省心省事还省钱。
过去,提及哈密农特产,就会想到哈密瓜、大枣、葡萄,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让地产的瓜果品质扬名疆内外。通过引进新品种,让原本喜阴喜湿的菌中珍宝羊肚菌在哈密种植成功并得到推广,为农户再辟增收路。
近年来,哈密市坚持把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先进适用技术、品种引进示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振兴能力
大地回春,万物生长,农田春耕正当时。3月 28 日,记者来到位于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哈密市益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大棚,农户们正忙着培育西瓜、辣椒等秧苗。
育苗棚里农户在分拣西瓜苗。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有生摄
在紧邻公路的设施农业大棚外,该合作社技术员贾全文正忙着收拾彩钢房内的各类物资。“这里要建一个停车场,以供来此观光采摘的游客停车。”贾全文说。种植设施农业大棚已有十多年,贾全文已是合作社里的行家里手。
“市供销社负责提供种子、农资及辣椒回收,合作社引导带动52户农户集中育苗。”贾全文告诉记者,得益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今年订单辣椒苗增加到了3300亩,此外还培育了 200 多万株西瓜苗,1500 万株三塘湖辣椒苗。“除了农户培育的菜苗外,其余全是订单育苗,主要供往伊州区七角井镇和西山乡开发区。”贾全文说。
“设施农业大棚种植蔬菜虽然收入稳定,但长期种菜不仅产量会变低,品质也会受影响,必须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贾全文说,为了提高设施农业大棚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户收益,合作社自2020年开始引进种植无花果,并产生了可观的效益,目前种植有16座大棚的无花果。此外,合作社还拿出 64 座大棚发展育苗产业。“订单育苗不愁销路,育苗周期短、效益好,我们计划将208座大棚都改菜为苗。”贾全文说,从种植到管理到采收再到销售,合作社不仅形成了成熟的发展模式,而且实现了从种到收全过程机械化,种植成本降低,种植效益自然会随之增长。
农田建设,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人勤春来早,农田备耕忙。近段时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山南开发区一分区的马惠玲一直在自家的西梅地里忙活。
马惠玲家的9亩地之前一直种植无核白葡萄,从 2017 年开始,改种黑美人葡萄和西梅。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西梅和黑美人葡萄已进入盛果期,鲜果主要销往南疆,年收入达5万余元。
今年,山南开发区利用843.8万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农作物种植实施节水改造项目,马惠玲家的葡萄地和西梅地也在其中。马惠玲说:“滴灌灌溉不仅省水、省钱,还省心。”
在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快乐克小区西面,哈密市振泉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种棉大户米华正站在地头查看棉田内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情况。他家的 2000 多亩棉花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目前工程已近尾声。“过几天就可以试压了,也就可以犁地了。”米华说,作为种棉大户,这片 2000 多亩的棉田,以往每次浇灌都需要五六个人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利用率及产值。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根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哈密市自2019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已累计建成 36 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全市计划新建6万亩。
品种引进,拓宽产业振兴道路
春暖花开,又到羊肚菌丰收的季节。走进伊州区大泉湾乡圪塔井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个个形如羊肚的菌菇长势喜人,正在大棚内采收羊肚菌的村民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单棚平均产量在 400 公斤以上,最高能达到五六百公斤,每公斤新鲜羊肚菌的零售价格在 150 元左右,除部分在本地销售外,大部分销往乌鲁木齐和内地市场。”伊州区江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法人裴云定说。
大泉湾乡圪塔井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的羊肚菌长势喜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
羊肚菌号称“菌中之王”,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菌,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因人工种植周期短,所以很受种植户的青睐。几年前,裴云定与其他几位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并试种了3座大棚的羊肚菌,结果受种源和技术影响,每个棚才产出几十公斤羊肚菌。2020年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志勇获悉这一情况后,和河南省中农种业有限公司对接,发挥援疆优势,通过产业援疆的方式引进企业落户哈密,并在哈密注册成立了新疆天山雪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长期派出专人负责为当地种植户提供种源和技术支持。在该公司的帮助下,目前圪塔井村羊肚菌的种植规模已从当初的3座大棚发展到100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羊肚菌的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工作,让羊肚菌早日成为当地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郭志勇说。
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多个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力扩大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绿色、高效、节水农艺措施,春小麦高产攻关田打破全疆春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棉花单产稳步提升、哈密瓜种植效益有效提高、种植业结构调整更加多样,全市农业产业向绿色高效优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