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哈密市伊吾县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指挥长王国建,给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发来短信:已赴哈密,开启援疆模式......
2月16日,漯河市召开援疆工作推进会议后,王国建留在漯河市4天“马不停蹄”,一直忙碌于为哈密市伊吾县争取更多“漯河援助”,作为市人大代表的他,本可以再停留漯河几天参加2月21日开启的“两会时间”,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返回漯河援疆第一线了。
● 十个援疆市,漯河走在了前列
2月16日,漯河市召开援疆工作推进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援疆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总结第十批援疆干部对口支援伊吾县工作进展情况,谋划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漯河对口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徐相锋出席并讲话。
会议由漯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建涛主持。周新鹤、栗社臣、张国啸等市领导参会。会议通报了2020年以来漯河市援疆工作进展情况,表彰了对口援疆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受表彰单位、县区、个人和援疆干部人才家属代表分别作会议发言。
“今年是本批援疆工作最后一年,要持续在对口援疆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上下功夫,高标准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在援疆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刘尚进强调,要紧盯中央、省委确定的对口支援任务,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找准切入点主动开展“自选动作”,在加强智力支持、推动产业合作、开展医疗帮扶、促进交流交融、助力消费援疆等方面持续用力,把“漯河所能”融入伊吾“发展所需”之中,打造漯河援疆特色亮点。
“在第十批河南省的10个援疆省辖市中,漯河市走在了前列,带了个好头,提供了好经验。”参会并讲话的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徐相锋不吝点赞:漯河援疆工作队像天山雪莲、大漠胡杨一样,真情融入和根扎伊吾大地,在“抗疫援疆”、产业援疆、县乡结对共建、援疆招商与产业合作、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等多方面,都走在了全省10个援疆地市的前列。据了解,召开如此高规格的援疆大会,这在漯河市尚属首次,在全省、全国各援疆省辖市中也不多见。
● 以点带面,抗疫援疆打响第一枪
2020年初,在全国疫情形势极为严峻,口罩“一罩难求”。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指挥长王国建,第一时间响应河南援疆前指号召,紧急筹措12000只医用口罩、1000箱方便面等价值10万元的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日夜兼程2600多公里,送往漯河市对口援建的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漯河市成为当时全省10个援疆地市中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开展“抗疫援疆”的地级市。
同年7月,新疆第二次疫情爆发后,伊吾县面临核酸检测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短缺的现实问题。指挥部第一时间向漯河市委、市政府“求助”。很快,漯河市选派了5名业务技术精湛的医疗专业检测人员,利用7天时间助力伊吾县核酸实检测验室,并一次性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验收并投入使用,批次处理能力提升了近3倍,8天时间完成核酸检测样品近10000份,全部实现当日检测当日报告和结果准确无误,为伊吾新冠肺炎零病例作出了积极贡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2020年2月28日,在全国疫情形势最严峻之际,王国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推动多方力量支持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马口罩生产线,促成哈密市第一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新疆中驼医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落地,日产10万只口罩生产线14天内在伊吾轻工业园区实现投产,有效缓解了当时伊吾县乃至哈密市医用口罩严重短缺的现状。
强基层、补短板、填空白、拓服务,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小组团”柔性援疆。漯河市从临颍、舞阳两县选派10名医疗专家“组团”帮扶伊吾县淖毛湖镇卫生院,重点打造内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6个重点科室,力争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二级医院。目前,该卫生院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接诊患者1.4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6台次、同比增长80%。
漯河市还派出9名医疗技术骨干,新建伊吾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填补了该院康复领域的空白。设立伊吾县白石湖矿区漯河援疆医疗专家工作站,为矿区近5000名职工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解决了工矿企业职工“看病难”问题。
● 深度撒网,全面援疆捕获“重头鱼”
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合作”为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漯伊两地协同高质量发展。组织伊吾县参加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招商盛会,依托伊吾产业优势,成功引进新疆犇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洁净型碳项目落户伊吾,并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投产。该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运,创造了新时代伊吾招商引资新速度,实现了河南援疆产业招商的重大突破,积极推进产业合作。
根据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行业特性,积极推动其融入漯河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大局,加强与漯河产业合作,实施驼乳制品新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合作链。目前,该公司新成立的漯河中驼食品有限公司已入驻漯河淞江产业集聚区,生产设备已到位,预计2022年5月份正式投运。漯河市援疆项目进度、质量、形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越来越多的产业,不断从漯河市和伊吾县相互“嫁接”日益壮大。
2021年,漯河市共实施伊吾县中小学风雨操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矿山救援能力、交警中队业务用房、应急物资储备库等5个固投类项目,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预计今年6月前交付使用。针对伊吾县艺术类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从漯河高中、漯河四高等选派5名音乐、舞蹈、美术专业教师,到伊吾中学任教,推动了该县教育特色化发展。协调推动漯河市总工会、河南爱心企业和漯河援疆战友共同发起,设立了十批全国援疆第一支“爱心助学基金”——河南漯河援疆爱心助学基金,5万元爱心助学金已发放到伊吾县10名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手中,每人获得助学金5000元,助力圆梦大学。
积极实施文化体育援疆,助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成立哈密市首家旅游行业协会—伊吾县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新疆·伊吾文旅产业漯河推介会”,伊吾县成为哈密市在疆外唯一一个开展文旅产业招商的县。成功举办“沙澧文化·润情边疆”主题活动,漯河职院艺术慰问团一行20多人,走进伊吾县多地巡回演出,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并指导制作伊吾县武警中队队歌《人民战士》。购买防撞墙、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设备,分别赠送给伊吾县武装部、公安局等17个单位,大大增强了当地各族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积极开展消费助富援疆,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两年来,千方百计帮助伊吾县瓜农销售哈密瓜,共协调解决价值200多万元的哈密瓜滞销问题,助力农民增收。积极牵线搭桥,帮助新疆粮油企业销售粮食作物,促成漯河市香丰粮油有限公司采购新疆小麦5000吨、价值1175万元。
● 深度“联姻”,中原和边疆情深意长
结对共建,是援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漯河市成为十批河南援疆10个省辖市中,第一个全面推开结对共建援疆的市!2020年以来,前方指挥部以漯河市(区县)党政代表团赴疆考察为契机,推动漯河市与伊吾县签订了多项援疆共建协议——
漯河市郾城区与伊吾镇,签订援疆合作协议;漯河市临颍县与淖毛湖镇,签订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漯河市教育局、卫健委、文体广旅局,分别与伊吾县对口单位签订行业对口援建协议;漯河医专将伊吾县人民医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和技术支撑医院挂牌......
民相亲,缘于心相通。为扩大漯河市和伊吾县的深度“联姻”,促进民族团结,漯河市不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抗击疫情援疆、干部人才援疆、项目产业援疆、医疗教育援疆、文化体育援疆、消费助富援疆等,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为哈密市伊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原人民源源不断的深情厚谊,也换来了边疆各民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发生后,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连续两次组织援疆干部人才及伊吾县农村信用社、新疆中驼等爱心企业捐款37万余元,支援河南新乡、周口灾后重建。洪灾之后,河南疫情再次爆发,在漯河疫情防控最紧要关头,指挥部在伊吾县委的支持下,精心准备2400件优质哈密瓜慰问漯河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为漯河市抗击疫情鼓劲加油!危难之际,豫伊两地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战斗情谊,得以进一步巩固升华。
“2020年至2021年,是十批河南援疆的开拓期、深化期,也是漯河援疆工作的开拓期、收获期。”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哈密市伊吾县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指挥长王国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这次漯河市援疆工作推进会议,为全市援疆工作明方向、划重点、指路径、当后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援疆干部人才的政治关怀和极大信任!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定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不负众望,奋勇争先,做好新时代援疆工作的漯河答卷!”
“两年来,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全省十批援疆工作队的重要一员,漯河援疆工作队像天山雪莲、大漠胡杨一样,真情融入和根扎伊吾大地......在抗疫援疆、县乡结对共建、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10个援疆地市的前列。”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徐相锋表示,漯河援疆工作全面开花、硕果累累,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漯河市是中国首家“食品名城”,双汇、卫龙、南街村、可口可乐等产品享誉国际,不少企业已成为全球同行业的龙头老大。“漯河企业非得从新疆采购的产品,能不能就地建厂?也可以在新疆生产半成品,再运到漯河精加工。”“漯河的豫剧、杂技、舞阳农民画,甚至青少年游学的夏令营,可否与伊吾县多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化交流?”在这次援疆工作推进会上,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不断脱稿而言,援疆“金点子”迭出的同时,不忘对漯河市援疆干部殷殷关爱:“援疆工作相对艰苦,当你工作之余孤独寂寞时,能否学个一技之长练练书法、学门乐器?多跑跑步、读一批书?”
● 侧记:一位援疆干部妻子的感言
我叫曹婧琦,是漯河医专三附院援疆干部陶博的妻子,现就职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去年得知我的丈夫陶博去援疆的消息,我的内心非常纠结,怕自己担不起家庭的重担,但我义无反顾支持他实现梦想!
一是因为我懂得他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他最爱看的书是金一南的《浴血荣光》、《苦难辉煌》;他最爱吟诵的诗词是岳飞的《满江红》和李白的《将进酒》;就连每年带儿子出游,他选择的都是井冈山、橘子洲这些红色路线……二是我懂得他内心深处的医者仁心。他总是关注医院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动向,关注边疆地区医院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的现状,他总是感叹:有机会支援边疆,人生会更有意义。
陶博入疆以后,每次打电话,我都能感受到他的成就感与激动:昨天抢救了什么样的危重病人、做了什么手术;今天去偏远乡村义诊,病人缺乏医学常识延误治疗太可惜;更能感受到他的自豪和感动:组织对他们非常重视关心,吃穿住行一应照顾周全……这些都让我倍受鼓舞和感动!就像儿子在作文《我的爸爸》中写的:“每个男子汉都有舍家报国的梦想,我的爸爸做到了!”
在此,我代表全体援疆干部家属表态,请党和组织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支持援疆工作,在家照顾好老人、教育好孩子,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保证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不负组织重托。也请援疆干部放心,我们所有的家属,会在家里做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你们尽情地发挥本领才智,为做好新时代援疆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