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民生实效 谱写凝心聚力新篇章
——河南省对口支援十三师新星市工作系列报道四
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坚持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疫情防控、脱贫增收等方面紧贴民生需求务实功、求实效,援疆项目、资金重点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贫困群体倾斜。2021年,实施援疆项目29个,投入援疆资金13360万元。其中民生项目25个,投入资金12000万元。
医疗是民生之需。11月16日,71岁的阿依古丽在红星医院病房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汤饭,她说,这是自己30多年来吃得最轻松的一顿饭。30年前,阿依古丽出现面痛的毛病,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发作的次数愈加频繁,痛感也愈发强烈,甚至连喝水吃饭都会有电击般的剧痛。后来在红星医院遇到了进疆开展“中原名医哈密行”活动的援疆医生刘琳,为她实施了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扩张术,解除了阿依古丽30多年的痛苦,这也成为东疆首例成功实施的该领域手术。
“2020年以来,河南省先后选派24名援疆医疗干部人才、29名‘中原名医’、42名柔性医疗专家、26名支医专家投入援疆工作,累计完成诊疗3.3万人次,完成手术1161例,救治疑难危重病例559例。目前,红星医院门诊患者从每年24.9万人次增加到42万人次,增长56.55%;出院人数由1.96万人增加到3.1万人次,增长36.77%。”援疆干部王涛说。
第十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在推动十三师新星市医疗改革方面下足功夫,以师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4+1”组团式援疆帮扶,聚力“十大提升行动”, 规划设计“两高地两中心”医共体发展布局,深化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四所大学附属医院与红星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红星医院为“区域医疗高地”、新星市卫生健康中心为“区域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发展高地”、安心医院为“东疆精神卫生中心”、火箭农场医院为“东疆中医特色康复中心”。在援疆医生的带领下,红星医共体总医院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5项,颅内急诊取栓术等34项技术填补哈密区域空白,11项技术兵团领先。2020年,红星医共体在兵团医改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医共体总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经济运营指标全疆排名第二。由于业绩突出,今年9月,兵团在十三师新星市组织召开医共体改革现场会,十三师新星市作了典型发言。
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常委、十三师副师长,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朱自锋说:“我们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援疆资源,加大十三师新星市医院改革力度,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转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师域医共体功能作用,完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机制,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为当地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教育是民生之基。11月19日,走进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涛正在带领援疆教师团队加紧制定校规校纪。今年,为发挥教育牵引作用,增强新星市吸引力,援疆团队高标准谋划新星市第一中学建校工作,探索智力托管模式。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对新星市第一中学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学校教师管理团队由5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名师骨干、8名第三批“万人援疆计划”优秀教师组成。王涛说:“我们将竭尽全力,力争在短时期内把新星市第一中学打造成一所新星引领、兵团知名、质量一流、特色突出、成果丰硕的兵团东疆名校。”
援疆干部闫治国介绍,河南省实验中学“组团式”援建红星高级中学,2021年高考成绩再获突破,一本上线率43.6%,比去年增长2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91.9%,增长2.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根据十三师新星市对教师的需求,协调将原来的2个组团20名计划增加到5个组团50名计划,尽最大可能满足受援地需求。
11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援建设备交接启用仪式——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捐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实训室”线上交接启用仪式在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举行。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职院校。这次既选派多名教师援疆支教,又捐赠了价值60万元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设备。目前河南捐建的实训室达到9个、总投资近500万元。” 援疆教师、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矿说。
2020年以来,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协调河南省10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分别对口帮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一个专业,创建“10+1”合作共建新机制,计划外安排资金2000万元,重点建设十大专业集群,重点打造“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累计选派34名教师支教,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占85%以上,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54人,55名师生赴河南职业院校交流学习,豫哈两地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维吾尔族小姑娘夏伊代•阿不来孜腔味十足的豫剧传唱,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在河南援疆的大力支持下,职业学校迎来了诸多历史上的第一次,年度招生首次突破13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首次承办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和兵团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首次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首次一次性获得省级奖项15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在11月18日召开的兵团职业教育大会上,十三师新星市作为唯一师市在大会上交流发言。
项目和人才固然重要,集大成者还是要促进受援地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改变,继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借鉴河南先进经验,研究出台2个“1+10”改革方案,推动“组团式”教育援疆向纵深发展,助力受援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校长职级制和师管校聘改革处于兵团领先态势,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培训会和兵团教育相关会上先后6次作典型发言。
收入是民生之源。“今年受疫情影响,眼看着成熟的葡萄卖不出去,正在为此一筹莫展时,多亏了河南消费援疆的好举措,收成不但没受影响,还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元。”11月20日,提起消费援疆,红星四场十一连职工叶里肯·塔合尔感激不已。
2020年8月,受疫情影响,十三师新星市时令农产品滞销。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第一时间制定消费扶贫援疆实施方案,组织专班打通了十三师新星市特色农产品在河南“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渠道,河南省各级工会和商超采购十三师新星市优质葡萄4793吨、哈密瓜2.6万余吨,采购各类农副产品价值超过800万元。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因此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21年8月,河南省在遭受洪涝灾害巨大冲击下,依然以省总工会名义印发《关于持续开展消费援疆行动的通知》,联系线上线下经销商采购销售当地优质农产品,多种农产品在全省“好想你”门店、河南产品直采体验中心等地进行线下销售,在京东、“河南农购网”“吃货地图”等电商平台上线销售。
援疆干部刘井军积极对接河南省总工会,援疆干部郑春、罗鹏、孙伟、葛士方以及柔性援疆干部人才王明洁、薛现平、梁佳麒行动在消费援疆第一线,下地采收、装箱打包、跟车拉运……前方后方协调联动,全面吹响了消费援疆的号角。
目前,河南省共采购十三师新星市哈密瓜1885.7吨、价值1270.6万元,采购葡萄330吨、价值291.5万元,采购各类干果价值1732.5万元,合计采购各类农产品总价值329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