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智力援疆 致力造血功能新提升
——河南省对口支援十三师新星市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一行来到我们黄田农场指导枣园发展林下套种花生以及早熟西瓜、西梅、乔尔杏种植技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级别的专家学者,让我们激动不已。”黄田农场十一连党支部书记王豫祥说。
今年4月,由在豫“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等 13名专家学者组成“中原院士专家服务团”,分农业、经济、工业、医疗教育四个组赴十三师新星市开展院士专家服务活动, 聚焦十三师新星市生态绿色农业、煤化工产业链、能源新能源利用、城市经济等9个方面发挥智力优势,开展课题调研,搭建资源桥梁,提出对策建议,开辟更多路径。
河南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把中央要求、受援地所需和支援地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引进来为受援地输入优秀紧缺援疆干部人才,走出去培养培训受援地高素质干部人才,既输血又造血,着力打造“永久牌”干部人才队伍。
3月29日,援疆教师李矿(右)在“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被聘任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这是河南“组团式”教育援疆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援疆干部、十三师师直指挥部指挥长孟继功介绍,针对十三师新星市设市建镇、团场改革、行政执法、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纪检监察等重点工作人才需求,河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把柔性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干部人才作为智力援疆的一项重要工作,柔性“小组团”援疆方式让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分布到十三师新星市各个领域,实现资源广域整合、帮扶系统发力、效能整体发挥。
发挥援疆优势,搭建起高水平教育科研平台,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东疆综合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援疆专家工作站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十三师新星市,为十三师新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智力支撑。
“请进来”加大“输血”力度。大力推进十三师新星市经济、教育、医疗、科技、文旅、金融、财税等“十大人才培养帮带工程”,河南省纪委监委选派7名纪检监察干部进疆工作4个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2名文旅骨干进疆工作3个月,河南省商务、水利、市场监管行业选派6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打捆支援,河南省教育、医疗行业选派教师、医生300多名。
河南省不断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实现由零星选派、单兵作战向组团选派、集体作战转型。河南省地矿四院在疆设立办事处,派出业务骨干技术援疆,填补十三师新星市矿产资源管理空白;郑州经济开发区等6个河南国家级开发区定点援助十三师新星市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8个省辖市自然资源局帮助8个团场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援疆专家段光明博士的带领下,红星医院神经外科完成了全疆首例使用3D打印辅助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手术。
“走出去”增强“造血”功能。十三师新星市5月份14名统计人员在郑州市开展统计业务培训,重在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和统计分析写作水平。10月份11名文化旅游行业骨干在信阳市进行一个月跟岗培训,不断提升文旅行业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今年十三师新星市累计派出32批490人次到河南省参加培养培训,2批16名县处级干部赴新乡市、信阳市跟岗锻炼。
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舍小家、为大家,不远千山万水、不辞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来到边疆,克服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任务艰巨等多重困难和疫情特殊考验,全身心投入援疆事业,同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为祖国尽责、为边疆奉献、为人生添彩,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援疆干部人才王军胜、郑继超、李昂举家奔赴新疆,援疆干部方韬、医生孙健伟主动延长援疆期限,援疆教师王海森2014年援疆至今、把青春和智慧献给边疆教育事业,援疆医生冯淑艳两次短期援疆后又再次进疆,援疆干部宋春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岗位。七一前夕,连续两批援疆干部陈金岭被河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表彰为2019-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9月,援疆干部郭富强被兵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兵团2020年度“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