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助力师市高质量发展
——师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援疆篇
“十三五”时期,河南对口援疆工作紧密结合师市改革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援疆资源优势,通过推进人才援疆、医疗援疆、文化润疆等,助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1 教育援疆提素质
“我们的新学校特别漂亮,教学设备也很完善,老师讲的课生动有趣。”10月11日,新星市第一中学学生艾力努尔·艾买提说。
走进新星市第一中学,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精密的教学设备映入眼帘。援疆教师何衷伟正在教学生们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
为加大对口援疆力度,河南省积极探索智力加持模式,选派了多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优秀教师骨干,组成援疆核心教学团队援助新星市第一中学。何衷伟就是“组团式”援疆的其中一位老师。为打造优越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何衷伟在生物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何衷伟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校留下更多的教学经验,让老师和学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五年来,河南省为师市输入优秀援疆人才,打造“永久牌”人才队伍,实施“组团式”柔性援疆,新星市第一中学就是河南省“组团式”援疆的典范。
“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在师市建成教育援疆重点项目8个;投入援疆资金近60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幼儿园5所;选派援疆教师342名;接收550人次来豫跟岗培训,在提高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强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 医疗援疆见实效
师市持续加大医疗援疆力度,充分利用援疆资金,打造医疗项目。十三师红星医院的中原病房楼就是其中一项援疆建设项目,于2018年12月建成,使用援疆资金1.256亿元。投入使用后,医院的接诊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显著提升。红星医院门诊、急诊患者由“十二五”初的24.9万人次增加到“十三五”末的42万人次;住院患者人数由2011年初的1.96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2.3万人次。
同时,还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师市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先后组织11次远程会诊。
2010年以来,河南省累计向师市投入医疗援疆资金2.99亿元,援助实施了30个基础设施建设和5个设备配备项目;派出700余名卫生援疆人才和名医专家,累计在师市接诊11万余人次、在医院实施各类手术3210台、救治危难急重症患者2600余例;实施新技术104项;加强红星医院的6个重点专科建设;填补医疗空白36个;19项科研课题获各级奖励;培训各类医疗人才两万余人次。
“我们要利用河南省对口援疆人才优势,把红星医院‘东疆医疗卫生高地’的牌子打响,带动整个师市卫生健康系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师市卫健委主任谢昕说。
3 文化润疆促发展
除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近年来河南省还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充分借助发挥文化大省的优势,把“文化润疆”作为河南援疆和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将兵团题材作品列为重点扶持剧目,创作了反映兵团精神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创作反映河南女工在疆采棉的电视剧《花开时节》等剧目,这些作品深化了豫疆两地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另外还组织了《梨园春》《武林风》等河南卫视精品文化栏目走进师市,为职工群众上演了一场文化盛宴。“十三五”期间,“文化润疆”工程累计投入援疆资金4994万元。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结合受援地的实际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近期出台的河南‘文化润疆’实施方案涵盖了6个大项,27个小项。今年,组织河南的文化文艺名家进疆开展创作交流,各项活动已达到6次;组织话剧《兵团》在河南进行首演,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百年。”河南援疆干部、师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