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注重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工作,援建公益性平台,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加入援疆行列。注重在“四个着力、四个助力”上下功夫,在受援地发展产业,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帮助当地各族群众脱贫改善生活,扎实有效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一、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开展结对帮扶。哈密河南商会实施结对帮扶哈密市贫困村全覆盖,发挥会员企业分布范围广、就业岗位多、方便贫困帮扶、沟通协调便利的优势,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河南登封老井村等基层组织与伊州区柳树沟乡一棵树村等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共同发展。
二是推进慈善帮扶。河南省慈善总会等公募基金会组织开展“中原大爱千里援疆·慈善助力精准扶贫”等系列活动,设立援疆慈善帮扶基金,建立援疆爱心超市,实施“聋艺画廊”—聋人创业、“守护天使”困境儿童帮扶等项目,开展公益慈善、文体娱乐和技术服务等活动。郑州华厦眼科医院等社会资本办医机构开展援疆“光明行动”和“爱心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哈密市城乡居民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免费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
三是加强社会救助。援疆企业在哈成立榕瑞教育基金,开展爱心助学、教育帮扶、贫困救助等活动,帮助受援地贫困学子、优秀学生成人成才。中财城市基金在哈密成立电梯应急救援中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民办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在哈密帮助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和社会工作部,大力推进河南省志愿者援疆行动,引进河南援疆志愿者驻点哈密,开展“心通道”—援疆心理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传、帮、带少数民族志愿者,培育哈密志愿者队伍,开拓志愿者服务。
二、着力发挥社会组织行业管理职能,助力产业发展
一是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引导河南安绣等服装企业来哈发展,发挥当地民族刺绣传统工艺优势,开展订单式生产,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居家就业。河南省农副土特产品流通协会宣传、推介新疆农副产品,支持郑州(新疆)农产品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在河南省辖市发展分中心,扩展新疆农副产品销售。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发挥河南食品行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消费市场大的优势,组织引导河南好想你枣业、中原情乳业等到哈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二是帮助发展物流产业。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帮助开展哈密物流发展规划,组织引导银港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筹备开通河南到哈密双向物流专列,并逐步延伸到疆内地区,助力哈密打造以区域性物资中转和集散为主体、以交易、信息和金融服务为延伸的综合性物流港。
三是帮助发展旅游产业。河南省旅游协会开展旅游专列、自驾车队、火车拉汽车等“客源援疆”系列活动,积极与其他省市援疆前方指挥部联系合作,2018 年组织到哈旅游专列 50 列以上,推动哈密及新疆旅游产业发展。
三、着力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技术特长,助力民生改善
一是服务医疗水平提升。河南省医疗行业协会开展多专业多学科医疗援疆,省抗癌协会组织举办豫新两省区肿瘤防治高峰论坛,省心血管协会举办豫新心血管学术年会,省医院管理协会组织举办豫新医院管理年会,省骨伤科协会疼痛分会举办豫哈学术年会,实施河南名医走进哈密、吐鲁番等地州,扎实开展“传、帮、带”师带徒活动,提升受援地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河南省农、林、牧业等专业性社会团体,赴疆开展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林果业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在哈密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士工作站,使豫哈农业科技、动物疫情防控等资源共用技术共享。
三是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实施“在豫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河南见习、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机制,为新疆籍在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河南协调见习岗位,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河南就业。四是服务社会和谐。河南省民办法律类社会组织,到哈密开展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开展行业自律、维护会员权益、调解贸易纠纷等工作。
四、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发挥河南省文化类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河南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博物馆学会、文化市场协会等,实施“中原文化天山行”“哈密(兵团)文化中原行”活动,积极开展双向文化交流。以豫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契机,举办豫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每年组织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 500 至 1000 名中小学生到河南开展夏令营活动,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化。河南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画院、艺术研究院(所)等赴哈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组织河南文艺小分队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慰问演出。引导河南省民办体育组织在哈密举办广场舞大赛、“援疆杯”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足球赛等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创建民族团结氛围。
二是联合开展文化创作和开发活动。联合开展豫哈交往交流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支持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组织河南优秀剧作家、作曲家、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作家等到哈密采风,联合创作“花开的季节”“兵团颂”等一批通俗易懂、民汉皆宜的文化精品;助力开发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支持发展哈密密作系列、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特色文化产业;联合开展文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支永不走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三是积极开展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学术性社团,组织社会科学优秀专家及学术带头人赴疆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咨询服务、学术交流、智力开发等活动,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发挥河南省科技类社会组织作用,在哈密建立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科学研究院(所、中心)、科技传播或普及中心、技术评估所(中心)等,开展科技交流,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哈密培育转化,提升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