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大地到天山南北,从华中腹地到西域襟喉。2023年5月,229名河南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分为三批陆续抵达哈密。作为此次援疆干部的一员,为了完成这次工作,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徐清华决定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一起前往哈密开展医疗援疆工作。
问诊、手术、专业培训……这些对于徐清华而言都是熟能生巧的日常工作,但抵达哈密后,当她看到停留在数十年前的诊疗技术以及短缺的药品设备,徐清华意识到了这次援疆任务的艰巨与使命,“我不仅仅要给患者看病,更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及诊疗技术带给她们。”
如今,经过四个月的援疆工作,徐清华让当地有宫颈机能不全的孕产妇不出市就能完成手术治疗,通过免费义诊服务让当地孕产妇提高疾病防治意识。未来,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徐清华希望通过自己与所在团队的努力,让哈密人民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美好愿望,提升当地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携子千里援疆
“天地悠悠大穹庐。”广袤的土地和诱人的美食是徐清华对新疆最初的印象,第一次来到新疆的她,对这次援疆之旅充满着美好愿景。
2023年初,接到援疆任务的徐清华,心中没有半点犹豫。唯一的羁绊就是家中七旬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希望为援疆事业贡献一份力,但父母的身体不好,孩子也还小,我老公一个人无法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
在丈夫的勉励与支持下,徐清华决定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一起前往新疆,“可能会让孩子吃点苦,但是这是一个工作家庭都兼顾的好办法。”徐清华也希望这次携子援疆的经历,可以让儿子从小感受援疆情怀,为他的童年增添一份难忘的经历。
5月25日,母子俩抵达哈密。当地干燥的气候、昼长夜短的时差、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让徐清华出现了短暂不适,经过短时间调整与适应,她以最快速度投入到工作中。
徐清华被分配到哈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后,承担了与在郑州相似的工作内容——给病人问诊、手术、为当地群众义诊、给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起初徐清华认为援疆只是一项任务,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就可以了,直到她看到这里无论在管理制度、就诊指南还是专业技术方面都停留在数年前时,她便开始思考,“我觉得在援疆期间,我应给想一下能够给她们留下些什么。”
徐清华认识到,“援疆”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名医疗人员的责任与使命。
坐诊首日,患者慕名而来
6月4日,徐清华在哈密坐诊的第一天就迎来了首个慕名而来的患者。37岁的苏依莎(化名)是一名怀孕18周的产妇,早在月前就查出了宫颈机能不全,但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始终未能完成手术治疗。
河南作为哈密对口帮扶的兄弟省份,哈密当地市民始终关注着河南援疆干部的工作动态。“终于盼到河南专家过来了,我真的害怕等不到你们来,提前流产给胎儿造成危险。”徐清华至今都清晰地记得苏依莎见到她时紧张又激动的心情。
徐清华称,宫颈机能不全的环扎手术在内地属于一项常见的手术,但在哈密却成为了一个转院理由,“我们科室在郑州一个月能做十例左右,但在哈密两三个月才会遇到一例,而当地上次做这个手术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
由于药品、设备、技术的长时间未得到更新,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在当地完成治疗,“类似于有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在本地就诊后都会被转至乌鲁木齐。”徐清华要求采购日常手术常用的药品,以此来满足患者地就诊需求。
苏依莎在怀孕第19周时,徐清华顺利为她做了环扎手术,并要求科室护士每周随访,“就在刚才我们还在给她打电话询问最近孕期情况呢。”目前苏依莎已经怀孕29周,胎儿和产妇都很健康。
除了日常坐诊、手术治疗外,徐清华还会下乡随访,为当地群众开展免费义诊服务。徐清华表示,2023年下半年的援疆任务主要是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宣传,提高当地孕产妇的疾病防治意识,提高当地的出生率。”
2023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周年,徐清华表示,能在此节点上作为援疆干部来到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哈密,其倍感荣幸,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她将把内地妇产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及管理制度“留在”当地,让当地群众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就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