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援疆工作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哈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疆工作,将援疆工作放在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哈密市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和河南省援疆指挥部沟通情况、对接项目,推动援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发挥效益。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强“造血”机能作为关键举措,把实施“八大援疆专项工程”作为重要抓手,本着项目谋划靠前、民生项目靠前、资金安排靠前、群众受益靠前的原则,全面完成各个阶段的援疆工作任务,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紧紧围绕总目标,把反恐维稳能力建设摆在对口援疆工作的突出位置,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哈密市援疆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实自治区反恐维稳系列组合拳。大力抓好公安指挥中心、基层派出所“天眼工程”、警务室、安全检查站等反恐维稳项目建设,帮助改善基层反恐维稳设施和器材装备条件,改进城镇技防技控设施;深化反恐维稳协作交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援疆力度,提升防恐专业人才能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乡村、社区、连队、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基层干部到河南省新乡市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濮阳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习交流,组织河南基层党建先进村与哈密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把握首要任务、推进脱贫攻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当前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服务哈密市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以增强基层“造血”机能为基础,坚持“向促进稳定的领域倾斜、向县及县以下基层倾斜、向贫困乡村贫困人口倾斜”的原则,统筹推进援疆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在确保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县(区)及以下的基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贫困乡村建设项目,并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产业援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干部人才培训交流等领域促进脱贫攻坚。在国家和自治区房屋建设补助基础上,河南省援疆资金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增加1.5万元的房屋建设补助,加快了贫困群众实现住房有保障进程。兴建多所农村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室)、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开展了远程医疗、培训、会诊等工作,解决基层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贵问题。引导河南社会各方力量与贫困户扶贫结对,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把扩大就业推进产业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优先目标,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跟踪落实好“好想你”、“三木”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到落户哈密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利用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支持新疆发展的机遇,积极对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动红枣期货研发上市,力争在哈密设立红枣期货交割仓库,稳定枣农收益;充分利用哈密的交通、区位、农牧业发展潜力、特色旅游等优势,发挥河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市场、产业、人口等优势,吸引河南农业产业化、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旅游等龙头企业到哈密投资,增加本地就业机会;搭建农牧民再就业市场、民生创业产业平台、行政村电商平台等,帮助提升就业技能,发展就业项目;结合少数民族刺绣技能特长,想方设法引进开封汴绣、安阳安绣等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采购,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在家就业;为满足地区煤电冶、煤化工、风光电、煤炭生产外运等“四大基地”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河南省与哈密市政府及兵团农十三师共同签订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协议,将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河南省对口援疆规划,每年组织300名中高级技能人才赴河南多所高级院校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不断提升本地人员就业层次,拓宽就业范围。充分利用哈密的交通、区位、农牧业发展潜力、特色旅游等优势,发挥河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市场、产业、人口等优势,吸引河南农业产业化、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旅游等龙头企业到哈密投资,做好哈密旅游资源在河南主流媒体的公益宣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辐射带动作用,畅通物流通道,联系豫疆多式联运货运专列项目,双向对开河南至哈密铁路集装箱货运专列,促进哈密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抓好保障改善民生的援疆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就医、就学、就业、脱贫等突出问题。抓好新建豫哈实验学校、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学楼等项目建设。重点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高质量全面普及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2017年实现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儿童“应入尽入”。以豫哈实验学校为试点,推进组团式教育援疆,提升哈密的教学教育质量,开展好教师培训、两地学校学生“千校手拉手”、职业教育学院结对共建、困难大学生帮扶等活动。在哈密高考上线率97.3%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扩大河南高校对口定向招生规模。把医疗援疆的重点放在提升医疗机构系统性服务能力上。抓好医院重点专科创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和东疆肿瘤诊疗中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常态化、恶性肿瘤患者政策范围内免费治疗、孕产妇健康分娩等。
五、把提升人才能力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工程,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切实做好援疆干部人才关心关爱工作。发挥河南人才大省的优势,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一是保障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积极与河南省对接,柔性选派急需的卫生、教育、城市规划、园区管理、公路建设等专业人才。二是组织各级干部、教育卫生人才、技能人才、宗教人士等到河南交流学习;深化教育、医疗“组团式”援疆,推进两地中小学(幼儿园)、医院“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实施“河南名师哈密(师团)行”、“百名河南名医援哈(师团)”项目;发挥带岗示范综合效用,着力带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医务人员带头人。三是建立中原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开办河南高校对口定向招生硕士研究生、地方紧缺本(专)科专业。加强科技人才交流,抓好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哈密科研基地等科技项目,促进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一如既往坚持“援疆工作无小事,援疆干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发挥援疆干部的自身优势和特长,给实职、压担子,保证援疆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并积极为他们创造了解情况、参与决策、锻炼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对援疆干部在工作中提出的新理念、好建议和措施,结合实际加以落实和执行,让援疆干部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展示才华,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环境。大力宣传援疆干部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形成尊重、爱护、重用援疆干部人才的良好氛围。
六、发挥对口援疆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民族团结推进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多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发挥河南文化大省优势,深化豫哈各领域文化交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用活两地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系列豫哈文物、非遗等交流展览;举办河南豫剧天山行巡演,精选十台大戏和《梨园春》《武林风》等河南精品电视栏目赴哈密展演;联合创作以爱国爱疆、维护祖国统一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联合开展“哈密文化进中原”、哈密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开设河南知名专家学者中原文化大讲堂。二是用活两地红色文化资源,传扬革命文化。实施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等受援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在公共文化场所和各中小学校开设100所“焦裕禄书屋”;发挥市委党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结对共建作用,加强党性教育。三是用活两地先进典型资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书屋等建设,建强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发挥践行焦裕禄精神、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少数民族干部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等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