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哈密市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荆浩艺术研究院、哈密市文联承办的“豫哈情·文化行”文化研学活动走进河南,从2024年10月17日至26日在河南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写生釆风活动。
参与本次写生采风活动的有:许昀春、韩峰、李雪华、曹光华、孙光辉、何键、乔红、倪君春、曹昆、党兰芬、魏爱东、雒小燕、张杨、邢旭强、孔雪冰、张海英等位同志。
采风写生期间,大家不仅搜集捕捉着大自然各个角度的美,而且各自交流着对美的认识。互通有无,相辅相成,俨然是一场探寻美的艺术交流会。与此同时,先后来到河南省博物馆、黄河花园口、二里头博物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博物馆、三门峡大坝、虢国博物馆、庙底沟博物馆、函谷关、千唐志斋、红旗渠、河南科技大学、郑州美术馆、太行山等地进行实地采风,进一步触摸历史印迹,倾听历史典故,挖掘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画家们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写生活动中产出40余幅作品,为此次采风写生活动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曹光华:“在今后的书画创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的关于文化润疆精神为指导,把在这次豫哈文化交流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消化吸收,争取自己的书画作品能提升一个台阶,为繁荣我们哈密的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光辉:“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在博物馆看到了7千年前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铁器,彩陶的精美让人赞叹不已,前人的聪明才智让人敬佩!”
何键:“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豫哈两地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深度交融,持续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同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新疆哈密落地生根。我相信,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我们哈密的艺术家们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乔红:“豫哈情文化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令人难忘。通过这次写生交流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交流之旅,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倪君春:“这次交流活动安排的生动紧凑,让我们在10天交流学习中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在中原大地创造的华夏文明,太行山交流写生活动更是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绘画知识,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曹昆:“通过参观学习,被古老的中原文化留下的精美艺术品所震撼,被太行山的自然风貌所迷恋,也被中原人的热情所感动。”
党兰芬:“经过短短十天的学习,真正体会到了走进河南、读懂中国这句话的含义,那些留下来的远古文化,需要我们慢慢的去学习、探究它们。”
魏爱东:“这不仅仅是一场文化艺术的交流,更是豫哈两地情感的交融。这种交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东西部的文化瑰宝,在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推动中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豫哈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雒小燕:“有幸参加了"豫哈情,文化行"艺术交流活动,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文化艺术的启迪。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出富有情感的、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张杨:“作为哈密的一线美术教师,能够参加此次豫哈情·文化行交流采风活动感到很荣幸。通过这次采风写生,我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些宝贵的经验我将带给我的学生们,真正落实文化润疆。”
邢旭强:“这次交流学习活动,对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不仅开阔了视野,对中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深入的学习,更在思维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孔雪冰:“这次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润疆意义。将河南与哈密紧密相连,让两地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滋养,文化润疆是用文化的力量在哈密这片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两地人民在文化的纽带下心更近,情更浓。”
张海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从事书法、国画教学工作,各民族的孩子都会前来参加培训学习,我会将自己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在各民族学生中进行传播,我希望为豫哈两地的文化交融、交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是中国文联文化润疆协作机制2024年重点活动之一,旨在深入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高质量的文艺创作成果增强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加强豫哈两地文化艺术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哈密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