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6日,“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活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荆浩艺术研究院、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导报社、新疆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分部、新疆巴里坤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河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公共艺术部、安阳市委宣传部协办。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扎实推进“文化润疆”活动落地生根,促进豫哈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心意相通、精神相依。
7月11日,“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荆浩艺术研究院理事长王笑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丁昆,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导报社副总编孟会祥,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民,河南省著名画家李运江、程兆星、张一心、张广华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荆浩艺术研究院秘书长苏勇军主持。
在启动仪式上,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新疆巴里坤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分部安阳总领队赵丰丰,新疆巴里坤研学代表团领队、巴里坤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倪晓霞先后致辞,河南省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荆浩艺术研究院理事长王笑南宣布活动启动。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代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欢迎新疆巴里坤文化艺术研学交流团成员一行到河南交流学习。刘杰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在中原文化沃土的滋养下,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灿若星辰,中原美术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传统、生活、创新、中正”的“中原画风”。刘杰希望新疆巴里坤文化艺术研学交流团在河南期间多走、多看、多画,在文化艺术研学交流活动中“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新疆巴里坤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分部安阳总领队赵丰丰在致辞中说,欢迎新疆巴里坤的老师和文化爱好者一行到文化厚重、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学习、采风、交流,希望大家以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为契机,走进中原大地,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虚心学习,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用艺术架起豫哈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巴里坤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倪晓霞代表新疆文化研学交流团致辞说,真诚感谢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荆浩艺术研究院、巴里坤县委宣传部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才有了今天这次意义深远的艺术研学交流活动。底蕴深厚、氤氲古今的中原,是大家心之向往的地方,我们文化艺术研学交流团成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河南,大家都很激动,也期待了很久。飞跃5000多里,我们走出了巴里坤草原,走进了文化厚重的中原沃土,我们一定会借着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相信通过“豫哈情 文化行”活动,我们的手会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河南省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荆浩艺术研究院理事长王笑南宣布“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启动。
“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活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先后于2022年8月在巴里坤举办了“豫哈情 文化行——2022豫哈两地书画家作品交流展”,2023年6月12日-17日在新疆举行了“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巴里坤”艺术辅导,本次活动是“豫哈情 文化行”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将通过专家讲座、参观访问、采风写生和现场辅导的形式,让来自巴里坤文化研学代表团成员对中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有所了解。
“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一行抵达郑州后,一场生动的专家讲座让大家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有了一个了解。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民做了“河南历史文化漫谈”主题讲座;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著名文化学者孟会祥做了“书法河南”主题讲座。两位专家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大家对厚重的中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7月11日—12日,“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一行先后来到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遗址、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河南博物院展厅,杜岭方鼎、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武曌金简等国宝级文物显示着中原文化的厚重和博大,让大家惊叹不已。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示着中华文字的源远流长和先人们伟大智慧,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远古刻画符号,到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场景、甲骨文造字规则;从商代、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金文,到以简牍、帛书、陶器、玉石、货币、玺印等为载体的先秦文字,以及汉代的简帛、玺印、汉魏石刻等反映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文字文物,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让大家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示着中华文字的源远流长和先人们伟大智慧,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每件都是国宝级精品,是商代辉煌历史的缩影,在这里探寻甲骨的神秘,感受中华文字的传承魅力,了解甲骨文背后所承载的厚重中华文明,感知“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无穷魅力。
在林州红旗渠纪念馆,珍贵的实物和详实的资料照片,立体的再现了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使大家深受震撼、备受鼓舞。
7月13日—16日,“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走进河南”一行来到林州太行大峡谷采风写生。林州大峡谷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叠嶂,泉姿态众多,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素有“中国画谷”之美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创作原则,即要走进大自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大自然中寻求创作灵感,用心感悟,以情入画,作品才会充满动人的生命情趣。在著名画家李运江、封曙光、张一心、郭忠信、张新词的带领下,导师们亲自示范、耐心讲授,他们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跟着导师临摹写生,一幅幅作品在他们的笔下流淌。
哈萨克族小伙叶尔肯是来自新疆巴里坤县自留井村的小学美术老师,在三天的写生时间中画了4幅油画写生作品,太行大峡谷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着他们,中午都不舍得休息,冒着炎炎烈日坚持画画,要把太行的美景画在他们的作品中。
漫漫是新疆巴里坤县一中的美术老师,蒙古族,她说感谢河南的各级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太行山美人美,作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老师,是第一次画国画,在封曙光和郭忠信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从不会拿笔,变成了非常喜欢国画,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来河南学习国画,学习博大的中原文化。
吕述林是新疆巴里坤县一个地地道道农民,从小喜欢画画,但是从没有系统地学过专业绘画,也没有名师辅导,全靠自己摸索。这次来河南学习,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来河南。吕述林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能与封曙光老师这样的艺术名家近距离地学习绘画,我一定认真学习绘画技巧,不辜负各级领导老师的帮助和期望。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豫哈两地的老师和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能歌善舞的新疆各族学员,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向河南的导师们表达感谢之情,豫哈两地人民的情谊在交往中不断升华。
据了解,豫哈手拉手文化艺术研学交流活动结束后,还将举办“豫哈情 文化行——豫哈两地书画作品交流展”,将先后在新疆哈密、河南郑州、安阳、平顶山、新乡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