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收到了寇俊峰寄来的新书《弱水漫记》。
五一没有出门,取出这本书翻看。本来以为本书只是个几十年老记的消息、通讯的集纳,但翻开后几乎一口气、两天时间读完这本35万字的《弱水漫记》。
这是本真情实感的散文、随笔集,不是简单的旧文集纳,而是全新全情投入的再创作。
印象中,寇俊峰是个开着皮实的212北京吉普的粗犷汉子;是个爱热闹、爱攒酒局的豪爽汉子。但书中展现的亲情、友情,描写细腻、真挚感人,读来几欲落泪。
哈密很大 那些不曾看过的景
哈密很大,横跨天山南北,总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而对口支援它的中原大省河南省,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单就面积来说,二者相差无几。
寇俊峰是个优秀的记者,当地人也很少去到的艰苦、偏僻之地,也不曾看到过的景,在他的笔下比比皆是。
红柳河的远。出哈密沿312国道东行150公里,在苦水南拐到戈壁山路上,在像玩过山车一样的崎岖山路上行驶100公里,再沿干涸的河床行驶5公里,不停气开上近5个小时,才能到达渺无人烟、戈壁荒野中的红柳河气象站。
五十里的热。五十里村距离五堡镇还有25公里,地处沙漠雅丹地貌魔鬼城的边缘。这里有多热呢?夏天,如果外地人中午去魔鬼城,是不敢下车的,热浪会把人熏晕的。他们在村里采访,以至于把同事小夏“敬畏”地称呼“酷夏”。
梧桐沟的土。梧桐沟距巴里坤县城还有200多公里,山贫石瘠,寸草不生。驻扎在这里的边防战士,硬是用挎包,背来了18个省市区的家乡土,在荒山中建起了一个小小的蔬菜大棚。
十三间房的风。哈密以西的十三间房被称为百里风区,风区的腹地,有一个气象站。 这里的风有多大呢?2006年4月9日,风力达到17级,兰新铁路为此中断30多个小时。风区中心的气象站,吹起的石子打在人身上生疼,新来的年轻女测报员,在狂风中抓着栏杆,嚎啕大哭。
这样的风景和故事,书中还有很多……
哈密很小 那些曾经熟悉的人
哈密也很小,总人口60多万,相当于内地的一个中等县。一位老哈密说,在街上走上10步,就能碰到一个熟人。
寇俊峰爱朋友,朋友多。读他的书,如同在哈密的街上,遇到熟悉的同事、朋友,是那么亲切和自然。
朱大哥的“一指禅”、阿胜的书法、马花姐的风风火火、小寇的刀工、艾老师的抓饭……我一边读,一边会心的笑。
书中更多地写了采访对象,我虽然大多不认识,但他们的形象和性格,就如同我认识的哈密父老乡亲一样,宽厚、淳朴、善良。
书中还写了援疆干部阿罗、阿全,他们在哈密的岁月,不也正是我的岁月吗?
看到后记,竟然还写到感谢我,虽然我只是给弟弟所在单位的出版社牵牵线,为本书的出版做了一点不值一提的事。但寇俊峰的仁心宽厚,也许就表现于此。
后记:
我也写个后记;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读完全书,惊奇于作者与我的经历相似:他长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金张掖”高台县;我长在河西走廊东部的“银武威”天祝县;我们都在兰州求学,我们都在哈密工作。
机缘如此巧合,期待朋友再相会。
《弱水漫记》 作者:寇俊峰 羊城晚报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图片为本书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