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可以传承、可以教化、可以沟通、可以凝聚,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了“文化润疆”概念,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自2020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河南文化资源大省优势,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主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文化润疆新格局,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日前,河南援疆工作集中报道采访团走访多个河南文化援疆项目,见证河南文化援疆累累硕果!
市民休闲好去处——豫园春色正好
市民正在豫园广场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位于哈密市中心城区的豫园,是个集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据哈密市伊州区住建局副局长李新杰介绍,豫园是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237亩,总投资8900万元,为全额援疆资金。项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规划设计理念,一环一带形成一个种子的形态,象征着华夏之源——中原河南。这里共布置了四个具有河南元素的文化节点包括团结广场、百家姓广场、丝绸之路、河图洛书。2021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极大改善了哈密市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不管是天蒙蒙亮,还是华灯初上,都有很多市民在这里进行休闲娱乐。
一位正在团结广场长椅上休息的市民表示,这里环境也好了,树也绿了,大家茶余饭后都愿意来这里休息、唱歌、跳舞!
15分钟阅读圈——豫书房里书香浓
豫书房哈密智慧阅读空间项目豫园店
在豫园里还有一座“豫书房”,是市民阅读学习的好去处。据豫书房豫园店管理员罗佳介绍,“豫书房”哈密智慧阅读空间项目也是河南文化援疆的重点项目,共投入援疆资金1600万元。这样的书房一共建设了8家,面积为80-120平米不等,围绕小区、广场等人多的地方,方便老百姓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书房。
管理员罗佳向记者演示操作3D科普机
古色古香的建筑、简单大方的装修风格。记者在豫书房里看到,除了一排排靠墙而立的书架和分门别类、排列错落有致的图书,这里还有很多智能化的电子设备:自助借阅机、自助办证机、智能绘本机、3D科普机、盲人阅读机等,书房配置已然达到国内一线城市标准。正值周末,不少市民、学生正在这里读书。
历史在说话——左公文化苑增认同
左公文化苑是由河南援建的一处文旅景观点。“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公文化苑集中展示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经略西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苑中设有“经略西域”“浩气长存”“左宗棠在哈密”三个展厅,力图通过全方位的深度展示,让历史发声,用史实说话,佐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左公文化苑门前勒石刻碑的《左公赋》
花甲之年,亲率湘军,抬棺出征;驻守期间,兴修水利、屯田储粮、植桑种柳。参观该展厅,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深刻了解了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左公文化苑的建设,使哈密各族群众在感怀左宗棠收复治理新疆的丰功伟绩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增进国家和民族认同。
群众思想阵地——巴里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巴里坤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项目是河南文化援疆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为全额援疆资金,改造提升县级中心1个约2000平方米,改造乡实践所15个约600平方米,改造村级实践站51个约1100平方米。项目的建成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巴里坤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一处能够静心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宣讲、体育健身、文明风尚引领的好去处。
巴里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展厅
据巴里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协调服务中心主任郝玉蓉介绍,巴里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地处巴里坤的中心地段,老人多、学生多、居民楼多、商铺多,因此群众各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多。中心内设有传习所、百姓大舞台、健身体育活动厅、图书室、舞蹈室、棋牌室、书画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全方位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郝玉蓉说。
巴里坤县市民赵海琴在健身室打乒乓球
“我们每天在这里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真是太好了,感谢河南同胞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便利的条件!”正在健身室打乒乓球的巴里坤县市民赵海琴这样说。
立物易,立心难。文化润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重点任务落实。2020年以来,河南文化援疆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29个文化项目,推进豫园、左公文化苑展陈提升、巴里坤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豫书房哈密城市智慧书屋、豫疆历史文化交流基地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活动阵地建到群众身边,既让群众享受到便利的文化服务,又潜移默化的增进了群众的“五个认同”,让文化援疆工作真正见人见物见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