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清晨的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鸟语花香,腔味十足的豫剧《花木兰》唱段从教室里传出,韵味悠长。唱豫剧的女孩叫夏伊代•阿不来孜,是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她的豫剧已成为同学们休息时必点的节目。
近10年来,河南援疆让职工群众住上了新楼房,让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来自中原名师的优质教育。亲眼目睹了河南援疆带给家乡的变化,夏依代·阿不来孜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上了豫剧。
更幸运的是,在学习豫剧的路上,夏伊代•阿不来孜遇到了伯乐李福臣。
李福臣是一位“老援疆”。2017年,他从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来到千里之外的十三师援疆,最终留在了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夏依代•阿不来孜对于豫剧的喜爱与李福臣对传承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的执念在这里找到了最佳契合点。从此,这对原本相隔千里的师生因为音乐和豫剧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夏依代•阿不来孜的豫剧越唱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我和她的家人也越处越像一家人。”李福臣告诉记者,“优秀的文化,能跨越时空,滋润心田。”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开阔了夏依代•阿不来孜的眼界,也让她更加迷恋豫剧。这时候,她又遇到了师市戏曲协会副主席潘巧梅。潘巧梅也喜欢上了这个爱唱豫剧的维吾尔族女孩,一有时间,她就指导夏依代•阿不来孜学唱豫剧。
从此,校园里、连队的田间地头、团场的百姓大舞台等地处处留下了她们排练、表演的身影。
因为自身所特有的天赋,加上勤学苦练,如今,夏依代•阿不来孜把豫剧唱得有模有样,成为了学校音乐戏曲社团的主要成员,还学会了吹长笛,同学们受她的影响也爱上了戏曲。
平日里,只要夏依代•阿不来孜有时间,就给团场职工群众表演豫剧,每年演出达20多场次。天山南北数万名职工群众因为她而喜欢上了中华传统戏曲,她已成为新疆兵团亮丽的文化名片。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我都很喜欢,她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想着要把河南豫剧学得更好一点,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夏依代•阿不来孜目光坚定,眼里闪着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