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心 以情促融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哈密市高度重视文化润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从战略高度优化完善体制机制,研究出台具体举措,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浸润人心,涵养滋润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推动文化润疆工程不断产生长效性、内化性成果,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的音乐课上,同学们正随着铿锵有力的曲调唱念做打,跟随老师练习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二年级学生穆乃外尔·阿布都色力木说:“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豫剧的,最喜欢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第一大地方剧种,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从2020年开始将豫剧引进学校、引入课堂。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刘立群说:“通过援疆干部牵线搭桥,我们学校定期与洛阳豫剧特色学校开展教学互动,学生对豫剧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表演技艺日渐成熟。”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充分利用豫剧的特色,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年龄段的爱好选取了豫剧《花木兰》选段、《朝阳沟》选段、《红灯记》选段作为经典教学曲目。“每节音乐课上课前5分钟,我们都会让孩子们练唱推荐的这三首曲目,孩子们学习气氛很浓厚。”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音乐教师王艳丽说。
自豫剧进校园、进课堂以来,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的学生还自发组成了豫剧社团,起初社员只有20多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有100多名社员。通过学习豫剧,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近年来,作为援疆对口省份,哈密、河南两地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强化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激发哈密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今年从5月开始,“豫哈情·文化行”活动渐次亮相哈密,一场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给各族群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黄河文化与东天山文化摄影展” 、“文化润疆 墨韵豫哈”河南书法名家优秀书法作品展暨书法艺术讲座等活动拉进了豫哈两地摄影及书法爱好者的距离。这两天,河南省书画名家一行4人先后走进巴里坤县高家湖湿地景区、海子沿乡尖山子景区以及巴里坤湖湿地景区,开展“新疆是个好地方”文化润疆写生采风活动, 画家们现场作画,并为来自各乡镇学校的美术老师以及书画爱好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采风绘画课。
哈密市巴里坤县奎苏中学老师李东兴说:“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也帮我修改了画,我会在绘画方面继续努力。”
来到哈密,感受到新疆之大美让画家们感慨良多,新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内涵。近年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不断走入新疆当地的群众当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大批以新疆为题材的优秀的作品。
河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 著名书画家张剑锋说:“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将我们的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融、交流,与当地的绘画爱好者沟通技巧,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认真的描绘,把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赋予我们的美丽绘在画纸上。”
如今,哈密市177个行政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97%,开办农家书屋181家,新建和更新改造大喇叭1140套,打造完善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通过挖掘乡土人才、文艺爱好者等,发展群众性文体团队、文化能人,各民族群众业余演员近万人,实现了每村都有一支文体队伍的目标。
哈密市巴里坤县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巴里坤指挥部指挥长宋颖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开展系列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为文化润疆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