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雪琴
突出项目管理、注重产业援疆、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交流交往……2016年,师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从各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项目管理规范运行
项目建设在援疆工作中发挥着牵头作用,助力提升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助推师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师实施援疆项目10个,其中建设项目6个,干部、人才培训及交流交往项目4个;年度计划总投资7956.8万元,申请援疆资金7120.8万元,兵团补助750万元,师自筹70万元,团场配套16万元;开工率100%,援疆资金到位率100%。截至去年年底,师援疆干部人才周转房、庙尔沟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红星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内地就读困难大学生生活补助、师文化下基层演出配套设备购置、河南省文化厅和河南电视台下基层文化交流等项目已完工;师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综合楼、火箭农场初中部教学楼、柳树泉农场农十连党组织活动室、干部人才培训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产业援疆进展顺利
产业援疆一直是援疆工作的重头戏。2016年,师继续深入推进产业援疆工作,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师、团主要领导积极赴豫开展推介招商工作,各团场与河南省对口援疆单位积极往来交流,推动企业考察合作,达成了一批企业合作协议。
师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参加第十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举办十三师投资贸易推介会,签约项目12个,资金45亿元;组织参加了由驻马店市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代表团一行主动招商引资,积极交流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11月11日,师邀请内地13家企业来师举办冬季招商项目推介座谈会;河南省委统战部、开封市、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公司到师红星美凯龙、红星创客基地、火箭农场夜市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并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产业援疆当年带动就业1066人。
文化援疆贴近基层
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和师将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援疆工作紧密结合,打造了一个个文化援疆品牌。2016年,两地继续在文化援疆上下功夫,一个个金牌栏目走进师,一台台精彩节目为师职工群众上演。
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交响合唱《朝阳沟》走进新疆哈密、走进兵团第十三师;河南电视台品牌栏目《梨园春》再次走进哈密;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赴十三师慰问演出《花木兰》《抬花轿》《张伯行》《五世请缨》等精彩剧目;2016豫哈丝路行——河南旅游首发团欢迎仪式暨《大美新疆?美在哈密》专题片开拍仪式在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举行;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对红星二场场史陈列馆、仿苏式办公室、地窝子遗址、老机耕队院子等文化基地进行规划,现文化基地均已立项保护,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年底完成;《兵团》剧本创作等一系列交流合作都在稳步推进。
做好沟通交流和互相交往能够使援疆工作有的放矢。一年来,师及下属各单位与河南省各对口援疆单位积极做好交流互访工作。
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领导、师分管领导率队赴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漯河市、周口市进行回访对接;洛阳市与红星一场签约“万亩牡丹园”建设协议,并捐赠2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驻马店市为红星二场捐赠200万元现金、10辆警务巡逻车;河南省民宗委、水利厅、妇联、信阳市、济源市、信阳市工作队、南阳市工作队等,对十三师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交流交往109批,557人次(其中:赴河南考察学习21批89人次,接待河南考察团88批468人次),向十三师各级捐赠设备、资金达1542.33万元。
同时,河南省与师还在交流交往中做好智力援疆、人才培训工作,对师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实施红星高级中学河南援疆实验班项目,对口帮扶师职业技术学校,对红星医院晋升“三甲”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对师文化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等业务进行培训,提升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2016年,安排人才培训资金420.8万元,共组织培训69批584人次。
实实在在的帮扶改善了师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建立了豫哈两地人民之间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新的一年里,两地人民将携手书写援疆新篇章,同声唱响边疆致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