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哈密的太阳已经开始有些刺眼,空气中弥漫着的热度明显可以感受到今天又将是一个高温天,闫海峰和队友霍飞、潘二强、夏智博已经在前往施工现场的路上了。
自从河南省对口援疆以来,河南省从各领域、各行业不断选派优秀人才来疆进行援疆工作,闫海峰和霍飞、潘二强、夏智博这四位年轻人便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选派的新一批的援疆工作者。
闫海峰是这一批援疆工作组的组长,他和坐在身旁的霍飞也是这一批援疆工作人员中较为年长的两位,两人一边看着车窗外闪过的农村道路,一边在车里聊起了今天的工作任务。
四人在哈密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人孙景军的引领下,对路面铺实厚度、路面宽度全面、仔细地进行了一个测量和检查。
如今,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农村公路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要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四好农村路”就是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正是抱着这样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理念,闫海峰一行四人到哈密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市区周边大部分的农村公路跑了一遍。
刚刚压实的路面还有一些余热,虽然还没有到正午,太阳的毒辣已经释放出了威力,头顶和脚下是双重的火热,但工作组的成员们丝毫不敢懈怠。
新疆地广人稀,哈密也是如此,如何将修路的成本合理化的降低,在绿色环保的大前提下发挥好农村道路的作用,是工作组的成员们目前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很好的阐释了修建道路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一条民生路的修建使用不仅是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
“想家”历来都不是谁的专属权利,当然这种情感的释放也没有时间的特定,在回去的路上,潘二强和夏智博就简单地拉起了家常,离家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两人对家还是充满了想念。
下午一上班,大家便坐在了一起,针对上午对道路的检查情况召开了一个简单的讨论会。三个月的援疆工作时间还是很紧张,工作组的成员们在下基层实地踏勘和检验道路的同时还在完善哈密市伊州区周边农村道路概况手册,所以大家充分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研讨,会议结束后,闫海峰和霍飞回到办公室又谈起了工作。
这一批的援疆交通人才可以说是继续发扬着河南交通人的精神,夏智博来哈密之前,刚好赶上河南“双千工程”的启动,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机遇,是发挥自己真才实干的检验场,也是自我展示的平台,但与援疆工作相比,他果断选择了后者。
对于夏智博来说新疆虽然是陌生的,但机会难得,在爷爷奶奶以及全家人的支持下,凭着一腔的热情他加入到了援疆交通工作中,但刚来遇到的种种困难还是让他有一些措手不及。
和夏智博一样,常年在交通事业中摸爬滚打的潘二强来新疆工作一样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但在这个夏天,老母亲手术后腿部还未痊愈,孩子正值学业的关键期,身为一家之主的他却没能在家人身边,内心充满了自责。“顾不了家里,那就认真工作,为这里留下些什么。”这是潘二强常常安慰与鼓励自己的话。
这四个人一来到哈密就投身到了工作中,哈密的夏天向来高温炎热,但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要比这七月、八月的天还热,还要滚烫。
河南省作为交通大省,拥有众多的交通人才,这一批的四个人只是八批工作组的一个缩影,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哈密,在哈密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关爱下,生活方面得到了高度的保障,他们在工作上有了更大的激情,为哈密的交通事业撰写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