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坚持系统观念 疏堵点 接断点 推动“四项监督”合力合拍合效
阿瓦提县纪委监委驻供销社纪检监察组对驻在单位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照问题清单和整改报告着力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边改边犯等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求,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着力健全完善“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实现合力、合拍、合效,进一步提升监督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统筹统管
——形成一体贯通监督合力
走访14个县市区、97个部门单位、192家中小微企业、321家个体工商户,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征求意见建议32条,发现各类问题70条……2020年6月,由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3个监督检查室和对口联系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组成4个专项监督组,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等监督重点开展政治监督“体检”,检查发现的问题再逐一反馈对口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持续跟进落实。
“室组联动”把监督检查室和派驻机构力量一体统筹、协同作战,是新疆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改革、强化专责监督的有效实践。
自治区纪委监委坚守政治监督定位,加强对监督工作整体规划,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统分结合,综合监督部门牵头抓总,监督检查部门分片作战,派驻机构、巡视巡察机构同向发力,推动建立统筹有方、协调有序、贯通有力、运转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协同开展监督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共享信息、共商监督,联合审查调查协同办案、以案促改,开展业务培训等,都是“室组联动”的工作内容。
“对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联系地区(单位)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派驻机构通报反馈,派驻机构将日常监督情况定期报送我们,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在重要问题线索处置、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重大专项监督、重要案件查办、典型案件剖析等工作中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自治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郑波介绍,该室联系监督单位93家,对口派驻(派出)机构17个,通过“室组联动”解决了摊子过大、监督发散的问题。
在乡镇、街道基层,如何实现监督协同、质效提升?监察员办公室的设立运行、乡镇街道监督执纪执法协作片区的划分,为基层各项监督统筹衔接提供了新路径。
“多亏了片区协作机制,我们才能迅速将违纪问题查清楚。”在谈到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查办的吐某违纪案时,该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古丽皮耶•艾则孜十分感慨。
不久前,托普鲁克乡纪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喀什贝希村村委会主任吐尔逊•吐尼亚孜存在侵占村集体土地、拍卖林带树木等问题。由于案件涉及人员较多,办案人手少又经验不足,案件迟迟没有进展。托普鲁克乡纪委将线索上报后,阿克苏市纪委监委随即协调启动协作区办案机制,抽调临近三个乡镇10名业务骨干,分别对12名干部、群众进行谈话取证,很快找到突破口,一周内便将问题查得水落石出。最终,吐尔逊•吐尼亚孜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降级处分。这是新疆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机制,破解基层监督困局的有益尝试。
全区1067个派出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自治区纪委监委制定《关于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基层监督的一揽子方案,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统筹纪检监察力量,在所辖乡镇(街道)之间设立纪检监察协作区,按照“一事一授权”,上下一体联动抓监督,统合起来、统一调度、统筹使用,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把有形监督有效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中、力量互补、交叉办案、便于协作”原则,莎车县纪委监委整合办案力量,组建5个片区协作组,在县纪委监委的统一协调下,以协作片区为单位,统一抽调办案力量、统一组织调查核实、统一使用信息资源,形成县乡两级办案合力,有效破解了力量薄弱、调查取证困难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审查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闭环运行
——构建协同联动监督格局
2019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了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
2020年年初,自治区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近年来全区水利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后,点出了履行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推进正风反腐、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问题,向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制发《关于对水利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纪律检查建议书》。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水利厅纪检监察组跟进监督,制定监督清单,相关审查调查室及时向联系的监督检查室、水利厅纪检监察组提供相关报告和剖析材料,派驻纪检监察组与对口联系监督检查室发挥联动作用,采取盯住节点、盯住重点、盯住具体环节的方式,对被建议单位定期进行回访和抽查核实,对落实建议中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
自治区纪委监委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整体联动、环环相扣,结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及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局性的问题,及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专门出台《关于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工作的办法(试行)》,促进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深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坚持惩治腐败推进到哪里,以案促改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点监督,联系监督检查室抽查监督,巡视巡察定期开展“回头看”监督等方式,督促案发单位深入查找制度漏洞,补齐监督短板,落实整改责任。
在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督促下,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在全区水利系统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印发工作方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压实主体责任的21条措施……
“我们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下,真抓实改,具体到每个时间节点,细化到每项整改措施,不仅问题全部整改落实,而且查改建衔接,让我们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严管就是厚爱,真正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的效果。”自治区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探索建立监审协同机制,自治区纪委监委制定监审联动协作制度,对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协作联动提出具体要求,审查调查室在拔“烂树”的同时,同步收集折射出该地区该部门政治生态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案六书三报告三建议”,及时向监督检查室通报案件情况、移交相关剖析材料,并提出开展监督的意见建议。监督检查室会同派驻机构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不断放大监督效应,收到“1+1>2”的效果。
“我们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机制。”自治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发现问题到整改落实就好比一个闭环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监督力量及时介入,各项监督紧密衔接,让监督更加合拍。”
成果共享
——释放标本兼治监督效能
“根据我们监督掌握的情况,个别县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有发生,建议巡视组重点关注……”在自治区党委第十一轮巡视进驻前的通气会上,相关监督检查室的情况通报让巡视组的同志们心里有了底。
每一轮巡视之前,巡视组都要和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对接,通过联席会议、信息交流、会商通报等机制,征求意见建议,对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及上次巡视整改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解,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巡视方案。通过监督信息互享、成果共用,推动巡视工作更好发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作用。
“关于州直部门个别党组书记长期空缺的问题,现在整改到什么程度了?”“我们已提出相关人选配备意见并报州党委。”近日,在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州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樊斌奇通过座谈形式详细询问该单位对巡视反馈问题各项整改措施进展情况。与此同时,驻州党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办公室主任彭新明正在对9个方面问题18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逐项检查。这是昌吉州纪委监委联合检查组第二次来到州党委组织部,对自治区党委第十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督促签订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责任书、组织交叉监督检查、实名通报批评……连日来,昌吉州纪委监委由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混合编组,按照周调度月检查工作机制,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再监督,监督检查室牵头开展交叉监督检查传导信号,跟进问题整改,确保问题真改、实改、改到位。
向巡视巡察提供情况,再到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整改的监督过程,是“四项监督”成果共享、工作衔接的有效实践。自治区本级建立巡视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协作联动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对巡视组与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推动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和派驻机构监督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做到巡前互通情况、巡中合力监督、巡后共督整改,实现了从监督合力到监督合效的质效提升。
为推动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自治区纪委监委进一步明确机关处级及以下干部全员、逐步、分批参加巡视,并选派组织、审计、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专业干部参加巡视巡察,从而保证了监督力量调配整合制度化,既发挥了各自所长、综合锻炼了队伍,也凝聚了工作合力、提高了监督质效。
“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运用系统理念,把‘四项监督’中的堵点打通、断点接上,解决好协同、贯通和集成的问题,实现‘四项监督’从有形到有效的结构性重塑,在高质量监督中推动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