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纪委监委会同住建局、发改委、考评办等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对该市3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图为近日,督查组在一项目了解情况。袁欢欢 摄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日夜穿梭。据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在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跑出上扬的曲线,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
成绩背后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通过集中整治服务企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利用职务影响搞权钱交易、干扰企业经营等涉企腐败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 找准病灶,精准发力,整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
“直到被约谈,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查找短板不足,弥补漏洞缺陷,变压力为动力,切实抓好整改落实。”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住建局一把手因落实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政策工作不力等问题被县委主要负责人约谈,一同被约谈的,还有该县农业农村局、教科局等11家单位一把手。
发展遇到瓶颈,从哪里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执纪,聚焦企业投资兴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整治服务企业庸懒散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为抓手,持续惩治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
博湖县纪委监委驻税务局纪检监察组对简化办税程序执行情况进行察访,督促该局职能部门全力做好税费优惠减法和优质服务加法,在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的同时,不断加码线上纳税服务,让纳税人只需通过网上申报即可享受税收优惠,进一步优化网上申领、邮寄配送发票业务,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跑马路;昌吉回族自治州在呼图壁、木垒、奇台等县市启动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以交叉巡察的方式对全州营商环境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盘扫描”,呼图壁县纪委监委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公告,引导群众以来信、来访、来电等方式积极参与监督。
针对部分中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自治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进一步做实政治监督,把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纾困惠企政策等落实情况作为派驻监督、巡视巡察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着力疏通“中梗阻”、打破“旋转门”,确保财政金融、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前不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四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清理出77项有违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自治区纪委监委各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跟进监督,对政策执行存在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我们紧盯职能部门在畅通市场准入、开展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整治等履职情况开展监督,为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2 明确清单,划定界限,向靠企吃企行为果断开刀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局原副局长孟克秋录在职期间曾先后多次收受私营业主的礼品礼金、购物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车辆服务等,对全市的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查处孟克秋录案的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督促涉事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逐一结合岗位特点梳理廉政风险点,并向市纪委监委报备防范措施。
这是去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破坏营商环境案例之一。
公职人员能否严格规范交往、认真履职尽责,对当地营商环境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去年10月,自治区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明确政商交往“不可”“不能”清单,划定交往界限,找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发力点”,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靠前监督,紧盯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职务影响搞权钱交易,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捞钱,严重干扰企业经营等涉企腐败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倒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铁的纪律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现在办理投资项目审批很方便,排队等候几分钟就可以办理了。”日前,在阿克苏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一位前来办理事项的企业法人说。
此前,阿克苏地区纪委监委驻地区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在察访时发现该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存在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等问题。纪检监察组立即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发改委,督促立即整改。
根据反馈的问题,地区发改委摸排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症结创新审批模式,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此外,阿克苏地区积极推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该地区工商联、地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委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近年来民营经济领域虚开增值税发票、行贿受贿等典型案例。同时还通过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党员干部、企业代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举办廉政讲座、开展政商座谈会等,推动引导政商亲清交往。
3 紧贴民生,强化监督,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走进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少数民族创业园,一股浓郁的馕香扑面而来。寻味来到“惠聚打馕合作社”,只见宽敞明亮的操作间内,20余名统一着装的村民有序地忙碌着,台面上油馕、牛奶馕、杂粮馕一应俱全。
“以前我到处打零工,一家5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参加了专业培训,到打馕合作社上班,走路不到10分钟,一个月就有3000元的收入,生活不发愁了。”村民萨拉木·艾海提一边调控炉温一边说。
萨拉木·艾海提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得益于疫情防控期间奇台县纪委监委把抓好就业监督摆上突出位置,督促人社部门立足实际,提高群众就业能力,确保企业用工需求。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是做好新疆工作的两件大事。就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校准监督“探头”,紧贴民生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
为确保就业惠企政策落到实处,驻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监察组聚焦“强防控、稳就业、保民生、促脱贫”抓实抓细监督检查,对劳动力就业中的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情况跟进监督。比如,转移就业时进行现场监督、就业过程持续监督、就业后追踪监督,通过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平台,从已退出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中随机抽查,对转移劳动力就业及稳岗情况进行电话随访,并及时将抽查情况反馈人社厅,确保转移就业稳得住、能致富。
乌鲁木齐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照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费等40项扶持性政策工作清单,采取电话了解、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检查政策执行情况,了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诉求,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恢复活力。
“我们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着力解决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责任悬空、虚化、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聚焦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以监督检查的高质量保障全区经济发展高质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鑫表示。
校准靶向持续发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找准职责定位,校准监督靶向,精准用力、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在大局大势下思考谋划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实政治监督,压实主体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提升服务质效,“服”出便利、效率和实惠,“服”出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找准找实履行职能的切入点、服务保障的着力点,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对简化办税程序执行情况进行察访、启动营商环境专项巡察、跟进监督保障政策执行不打折扣……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营商环境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涉企服务庸懒散慢、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中梗阻”、服务企业发展中的“旋转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照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费等扶持性政策清单,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政策服务、措施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形成监督检查、分析反馈、问题整改的监督闭环。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聚焦打通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领导干部官商勾结、办事人员吃拿卡要,已成为企业的发展之痛、老百姓的心头之堵,影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出台规定,明确政商交往“不可”“不能”清单,划出政商交往边界,强化监督执纪执法,重点查处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违规干预招投标、参与操纵中介服务行为,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党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倒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铁的纪律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