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强政治监督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阿克陶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玉麦乡加依铁热克村乳鸽养殖示范基地了解项目实施以及贫困户就业增收情况。
新年伊始,克州大地满天飞雪,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小区居民图迪拜克•图尔汗却干劲十足。他正在搬运刚从温室大棚里采摘的西红柿,并对走访的该县纪委监委干部介绍说:“通过种植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我们日子过得很充实,来年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家里的‘钱袋子’鼓鼓的,银行卡上的账目密密麻麻的……”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年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突出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层层压实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善作善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一线挂牌督战 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家中有几个人享受低保?”“一年的收入有多少?收入来源是什么?”“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3月2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鑫深入阿克陶县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在走访中,杨鑫先后来到6个乡镇24个贫困村124户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住房、饮水、产业发展、务工及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鼓励他们依靠勤劳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杨鑫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政治监督,持续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随后,一场辣味十足的全区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动员部署会在阿克陶县召开。
“有的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清;有的重视了惩、忽略了治,推动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不足……”
会议直言问题、不留情面,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纪律、严作风、促落实。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跟进查摆问题、对号入座,聚焦职责、认领任务。
会上,还印发了《全区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行动方案》,为监督保障脱贫攻坚明确了“责任书”和“施工图”。《方案》要求,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纠正不担当、不作为,“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自治区纪委监委组建巡回指导督查组,集中6个月时间在10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3轮巡回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343条,督办扶贫领域重点案件22件,抽查问题线索1073件。实行四级纪委书记遍访制度,对10个贫困县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南疆地县乡三级纪委书记对贫困村和重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走访。
伊犁州纪委监委以脱贫攻坚专项治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为抓手,点名通报问题线索零移交单位,倒逼州直扶贫领域相关职能部门聚焦“四个不摘”强化监管职责,推动职能部门靠前站位、担当尽责。同时,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等,督促责任单位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消除制度空白、监管盲区、执行漏洞,最大限度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阿瓦提县纪委监委对14名脱贫攻坚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体约谈,通报查处的八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直揭短处,不留情面,在场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如坐针毡。
“我们要继续一严到底,督促全区各级党组织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和等不起的危机感,坚持一手抓脱贫、一手防返贫,用实际行动兑现好脱贫攻坚‘军令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
库车市纪委监委持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走访等方式,加强对查处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再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图为该市塔里木乡纪检干部在郎喀村群众家中核查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
做实监督检查 推动问题整改走深走实
“通水以后,我们都喝了一下,感觉水甜甜的,终于能喝到放心的水了,这多亏了‘大改水’的功劳。”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村民买尔哈巴•阿布拉激动不已。
买尔哈巴•阿布拉所说的“大改水”工程,是国家投资17.98亿元建设的伽师县安全饮水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投入使用,解决了该县4044户1.5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也标志着新疆贫困人口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为了保障群众喝上优质放心水,伽师县纪委监委协同组织、教育、水利等部门和施工单位,成立14个“大改水”专项督导组,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分别对全县13个乡镇近6000平方公里的农村改水项目展开质量进度大排查,以有效监督为群众打造“生命源泉”,打通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过去的一年,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专题调研反馈意见整改这条主线,紧盯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跟进监督、强化全程监督。
针对巡视整改和脱贫攻坚政治要求高、涉及面广、主体多、任务重、情况复杂等特点,自治区纪委监委运用精准思维和系统方法,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推行专项治理“监督清单”制度,推动脱贫攻坚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按照‘一部门一方案、一地区一清单’要求,分类制定‘监督清单’,明确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实施‘挂图作战’。”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各地州市纪委监委针对10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列出8个方面“监督清单”,重点围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安全饮水、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等开展监督;对25个已摘帽贫困县市和有脱贫攻坚任务的43个非贫困县市,重点围绕“四个不摘”、落实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情况,制定“监督清单”,常态化开展精准监督。
同时,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群众最急最忧最盼这个“点”,从疫情防控、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选取19个具体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一年来,全区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1753件、1613人。
阿克苏地区聚焦扶贫民生项目决策、审批、资金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督促各县(市)纪委监委联合扶贫、审计、财政等部门成立专班,对2018年以来的792个重点扶贫民生工程项目存在的隐患开展全面排查,排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制定《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加强对疫情期间自治区、地区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
“通过搭建更为稳固的监督链条,自上而下梳理问题,做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督促相关部门找准问题症结,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层次、大面积整改,治其要害、治其根本,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形成各级各部门联动配合、合力推进的攻坚格局。” 阿克苏地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魏诚说。
做好“后半篇文章” 发挥标本兼治作用
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开展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对全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一月一梳理。对 2020 年 3 月以后新受理的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由信访、案管等部门优先研判处置,逐件编号登记,及时分类转办移交,确保新增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同时,盯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不断加大督查督办、直查直办和通报曝光力度,对相关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查严处、快查快结。一年来,全区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714件、2783人,处分1917人,移送检察机关28人。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加强同级同类警示教育要求,”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二处副处长蒋兵说:“自治区纪委监委选取了查处的59名县处级干部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督促发案单位党委(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对照检查和警示教育,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自治区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工作的办法(试行)》,要求制发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方位“扫描”被建议单位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剖析成因、特点和规律,确保提出的建议务实管用、掷地有声,提升以案促改的标本兼治效能。
自治区纪委监委针对2018年以来查处的307名水利系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全面梳理、综合分析,向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制发《关于对水利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纪律检查建议》,督促牵头开展全区水利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巴楚县纪委监委针对查处的集体土地发包、良繁中心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土地发包制度和工作流程》《土地承包费核减政策标准》《畜禽良繁中心风险评估和发现预警机制》等10余项制度,规范畜禽良繁中心、土地经营公司、农村合作社规范运行,挽回经济损失1363.6万元。
托克逊县针对畜牧系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制定《畜牧业惠民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涉农资金专项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等15项重点领域管理制度,建立从项目资金申报到落实各环节全程监管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局面。
构筑“不敢腐”的堤坝,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更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一年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开展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党纪法规和德廉知识测试、“清风满天山”讲故事大赛活动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脱贫不脱监督。”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鑫强调:“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政治监督,紧盯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推动‘四个不摘’政策落地落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进一步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