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资金也敢乱动,这样的村干部就该严惩!”日前,得知村委会主任马某因违规发放、冒领挪用互助资金贷款等问题被查处时,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苏吉西村村民无不拍手称快。
“组长,这张互助资金贷款发放表应发金额与实际领取金额不符,部分领取人签字笔迹相同,疑似一人所签。”去年9月,巴里坤县委第三巡察组对萨尔乔克乡苏吉西村开展脱贫攻坚巡察“回头看”时,该村互助资金贷款发放表引起了巡察干部的注意。
“这件事背后可能有猫腻,我们一定要查清真实情况,绝不能让互助资金跑冒滴漏。”巡察组组长在组务会上明确要求,并安排巡察干部兵分两路,一路走访村民了解情况,一路查阅相关档案资料。
“我没有领过互助资金贷款,怎么会有我的签字?而且这个笔迹也不是我的。”巡察干部在村民巴某家走访了解时,巴某表示不知此事。
随着走访了解不断深入,巡察组很快查清了马某涉嫌违纪问题线索,并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置。
经查,马某任村委会主任时,兼任村互助资金理事会理事长,他利用职务之便,冒用会员巴某、哈某名义,申请1.3万元互助资金贷款挪给他人使用,并将会员居某、赛某等人偿还的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直接用于个人开支。最终,马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互助资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村民解决生产资金短缺困难,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权力不可任性,马某在互助资金上‘伸黑手’‘动奶酪’,必须受到严惩。”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王文强介绍说。
村干部胡某因冒领贫困村互助资金问题、李某因违规截留扶贫羊问题、杨某因虚报冒领安居富民房补助问题先后被严肃查处。2020年,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4件45人,党纪政务处分40人。
查处不是终点。为形成持续震慑,巴里坤县纪委监委结合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到案发单位宣布处分决定、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开展生动鲜活的警示教育,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长鸣的警钟。2020年共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2批18件18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94场次,6900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教育。
“当时就是抱有侥幸心理,被眼前利益蒙住了眼、冲昏了头,现在真是悔不当初。”巴里坤县造林管护中心干部倪某因套取、挪用、贪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受到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警示教育片中,倪某对过去的行为后悔不已。
要管住权力的“任性”,离不开建章立制。针对案件反映出的扶贫领域普遍性问题、制度漏洞和监管盲点,巴里坤县纪委监委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制发以案促改通知书5份,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和纪检监察建议书19份,督促推动案发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结合案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在查处大河镇旧户西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某贪污挪用农牧民草场奖补资金、草场安置补偿费等违纪违法问题后,巴里坤县纪委监委在该镇召开退赔大会,将63.31万元全数退还给了298户村民,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这些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涉案人员级别不高,涉案金额不大,看似是小问题,但会成为群众身边的‘大祸害’。”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巴里坤县纪委监委将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围绕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资源、织密监督网络,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