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的代表,语言的互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事,只有语言互通了,大家说的话互相能听懂了,想表达的互相能清楚了,才能促进情感的进一步交流,民族团结才能更加紧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将推普的种子传递到祖国的边疆,中原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豫哈齐心,推普助兴”普通话推广团队响应学校号召,参加推广普通话活动。
2024年7月,队员们经历了数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美丽的新疆,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实践之旅。团队秉承着少数民族一家亲的原则,来到了民族聚居地新疆。他们将在这里和当地的民族朋友一起,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普通话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首先,推普团队进入了“大十字”民族一条街,品尝了多年传承的民族特色美食“皇阿西”,也采访到了店主。从络绎不绝的少数民族食客就不难看出,民众对于这种传统美食的喜爱。老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皇阿西”的来历和做法,以及店的历史和传承,也向队员们展示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饮食魅力,以及他们心中不变的传承精神。
第二站团队来到了由河南援建的豫哈实验学校和哈密市第十五小学,作为教育的发源地,学校承载了边疆地区文化统一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从学校的名字我们也不难看出河南作为援疆的重要省份对于新疆地区教育的投入和重视。河南援疆数十载,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使得豫哈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哈密随处可见都是宣传着河南援建的身影,比如公交车,医院,公园。也有援疆干部亲切的身影,他们毫无保留的传授着技术,也利用自己的所学帮助着新疆的人民。来到了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习总书记和一群新疆孩子的照片,这是2014年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与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合影。习总书记对于边疆的教育的重视,让新疆各地的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紧守边疆教育红线,谨记总书记嘱托,办好新疆教育,筑牢民族团结,为维护祖国统一助力。
在哈密市第十五小学,“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扬爱国情”等宣传普通话的标语随处可见。讲普通话,扬爱国情的氛围深入到每一位国家未来的少年心目中,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普通话对于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推广团队有幸采访到了一对维吾尔族姐妹,她们略显羞涩,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却又落落大方。她们用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自己和家乡,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从小就已经接触并且能熟练的运用普通话交流,所以与队员们交流非常流畅。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我们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同胞对于普通话的重视。最后她们还给队员们展示了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氛围轻松愉快,展现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民族魅力。
新疆之旅,通过实地调研,文化活动交流和普通话宣传,进一步浓厚新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社会良好风气,为构建和谐新疆、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我们在此见证了普通话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稳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见证了边疆的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文学与传媒学院将继续努力,为豫哈两地做贡献,为国家普通话推广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