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的她俩,
一个在新疆哈密,一个在河南驻马店,
经过一次偶然的牵线搭桥相识。
9年的时间,
她们用真心真情共同架起了
豫哈少年民族团结之桥,
跨越了2000多公里的山河……
乐孜娜一家与付怡瑄视频连线。伊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叔叔阿姨,你们好!”“你好!你好!现在还在上课?还是放假?”“下午放假,休息一天”……5月3日,河南省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8)班学生付怡瑄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与千里之外的乐孜娜·艾力卡木江一家视频连线,这是她每次放假回家首先要做的事,而乐孜娜一家也总是默契地守在电话前等候着她的来电。视频电话中,双方有说有笑,气氛融洽。
乐孜娜一家与付怡瑄一家在一起聚会时的合影。(由受访者提供)
2014年9月,乐孜娜的爸爸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当时在河南省遂平县挂职锻炼,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乐孜娜与付怡瑄结为“民族团结手拉手小伙伴”。尽管身处豫哈两地,但两个不同民族的同龄女孩从相识到相知,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好伙伴。看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相互关心,学习中互勉共进,2016年,两个家庭也结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亲戚。
乐孜娜与付怡瑄小时候的合影。(由受访者提供)
2017年8月,乐孜娜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遂平县看望付怡瑄,第二年的暑假,付怡瑄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哈密做客,两人都对彼此的家乡加深了了解。如今,两姐妹都进入高中学习,她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将来考上同一所大学,那样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在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4)班就读的乐孜娜说:“这9年的相处,对我来说,就是有了一位亲姐姐,前面因为没有课业压力, 我们会聊一些民俗、还有兴趣爱好,上了高中后,因为她的成绩比我好,她会在线上给我指导,感觉我又多了一位好老师。”
乐孜娜在哈密与付怡瑄视频连线。伊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乐孜娜告诉记者,每周她和付怡瑄都会通过书信或打电话问候和了解对方近况。交流中,她会津津乐道地给付怡瑄讲述红军西路军的英勇事迹、描绘香甜的哈密瓜果和节日里欢快的“麦西来甫”。付怡瑄则会热情地邀约她共同探访大别山的红色足迹,分享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传统习俗……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两姐妹共同许下了许多愿望。
付怡瑄说:“我们不仅是学习上的伙伴,也是生活上的助手。我遇到不开心或者高兴的事,第一个想的就是和她分享,她也一样。每当逢年过节,我妈妈也总会想跟远在新疆的叔叔阿姨,还有爷爷问声好……虽然相隔这么远,我觉得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近几年,尽管疫情打乱了两位小姐妹每年见面相聚的计划,但她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在各自家乡发光发热。乐孜娜先后荣获哈密市伊州区“民族团结好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哈密市“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付怡瑄也获得2016年河南省“文明学生”、2020年遂平县第二中学“学习标兵”等优秀荣誉。
乐孜娜向老师和同学分享她和付怡瑄的友情。伊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学习中,这对豫哈“姐妹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着身边人,用平凡的点点滴滴影响着身边人。
乐孜娜的班主任老师王进民告诉记者,班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是25%,乐孜娜积极致力于促进全班各民族的团结。“传统节日,她会邀请各民族同学去家里做客,同学们也积极响应,真正做到了各民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王进民说。
付怡瑄的班主任老师李嘉豪表示,全班80多位同学,付怡瑄的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活动,她经常带头参加。“她和乐孜娜的友情,对河南这边的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李嘉豪说。
采访时,乐孜娜真诚地说:“9年的友情,弥足珍贵。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