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瓜乡,圆梦小康
——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立足哈密实际,重点从民生、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接力支援,助力哈密各族人民同步圆梦小康。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疆工作在产业带动就业等各领域结出累累硕果,哈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稳定红利,同心协力,迈向新征程。
民生项目遍地开花
炎炎夏日,人们都喜欢去可以避暑纳凉的地方,今年4月建成的豫园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哈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豫园总面积237亩,是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全部为援疆资金。
无人机拍摄的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一期工程豫园段(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
日前,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作。该项目综合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放映厅等功能,总投资7100万元,全部为援疆资金,今年年底可竣工并交付使用。
对口援疆,民生先行。河南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疆的优先位置,让哈密各族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援疆成果。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河南省继续加大援疆资金投入,计划实施项目130多个,其中民生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90%以上。随着这些民生项目在哈密遍地开花,“河南援建”四个字在哈密各族群众心目中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有温度。
产业援疆助农增收
眼下正值草美畜壮的季节,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养殖户杰克森别克·吾马尔每天一大早就会把鲜驼奶送到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均3天就能送20公斤,以目前的收购价每公斤50元计算,杰克森别克的收入十分可观。
2016年,河南援疆重点企业——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驼公司)落户盐池镇工业园区。该公司采用哈密本地鲜驼奶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发酵驼乳产品,年加工驼奶1000吨左右,这一产业给盐池镇及周边农牧民带来了增收机会。
在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加工驼奶粉(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宝玉摄
中驼公司鼓励当地养殖户改良品种、改进养殖模式,当地骆驼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过去喝不完只能倒掉的鲜驼奶,就这样成了“香饽饽”。截至目前,中驼公司已带动当地800余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增收2000万元。
产业援疆要“输血”,更要“造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郑州弗光太阳能、双瑞风电、安阳安绣……借助哈密资源优势,一批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食品加工、文旅产品等援疆产业纷纷落地哈密。截至目前,哈密市共实施产业援疆项目12个,投入产业援疆资金5.1亿元,累计带动上万名劳动力就业。
今年,河南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了130多个援疆项目规划,并全力推进河南援疆产业园、兵地融合示范园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产业援疆的整体效能。
教育援疆播撒希望
今年5月,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正式投入使用。从哈密市第三小学整体迁移过来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新学校真大!真漂亮!”
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由河南省投资6000万元援建的,可满足2100名适龄学生学习和生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河南省十分重视教育援疆项目的投入,累计援建教育领域工程项目18个、新建校舍15.7万平方米,覆盖哈密市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40所,并切实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整体办学条件,为哈密市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26日拍摄的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大景(无人机拍摄)。融媒体中心记者 普拉提摄
与此同时,河南省不断壮大教育援疆人才队伍,先后选派援疆教师874名、实习支教大学生1482名,并以多种形式培训哈密本地教师6117人(次),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基础教育升学率节节攀升。为助推哈密职业教育发展,河南省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院包系”定向结对帮扶制度,即河南一所高校结对帮扶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系(部),先后引进机电、经济管理、医学,兽医等专业援疆教师13名,最大限度发挥援疆高校师资和专业优势。通过5年时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中职到应用型本科的招生“两连跳”,教育质量实现了质的跨越。
医疗援疆杏林春暖
7月15日,伊州区花园乡卫生院全科医生柔鲜古丽·艾买提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哈密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连线,针对患者的情况,双方进行远程会诊,随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共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今,哈密市区(县)实现了四级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与上级医疗机构共享资源、信息互通,各族群众就医更加高效便捷。这些都归功于医疗援疆资金的支持。
河南省持续加大医疗援疆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近8亿元,用于支持哈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装备水平提升,并将医疗机构的对口“组团式”援疆作为人才输送和培养的主要方式,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今年4月,市民张女士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术。她原本计划去河南省肿瘤医院做手术,听说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有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援疆专家坐诊,于是她在该院头颈甲状腺科接受了援疆专家孟昭忠主刀的手术,手术十分成功。目前,河南省20多家医院与哈密市19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随着医疗援疆的深入推进,哈密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医疗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于危难时见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一次性援助哈密513万元抗疫物资,并选派抗疫专家团90人驰援哈密。
文化援疆润物无声
近日,河南和哈密两地的100名优秀青少年齐聚哈密,共同参加“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了不起的少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暨豫哈少年夏令营手拉手活动。哈密学生热娜古丽·阿卜力克木和河南学生刘雯茜成了好姐妹,两人约定在随后开展的研学活动中,热娜教刘雯茜学少数民族舞,刘雯茜带热娜游自己的家乡。
从今年5月开始,“豫哈情·文化行”活动渐次亮相哈密。“百年百场”河南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线上展演、“文化润疆 墨韵豫哈”河南书法名家优秀书法作品展暨书法艺术讲座、“黄河文化与东天山文化摄影展、河南省委讲师团“永远跟党走”宣讲小分队到哈宣讲、开封·巴里坤“宋韵文化润疆行”系列文旅合作交流活动启动、河南省委宣传部向哈密市捐赠2万册豫版精品图书……一场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滋润了哈密各族群众的心田。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文化大省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精准支持哈密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000万元,举办各类交流展演活动100多次。目前,新一批援疆队伍正精心打造豫疆历史文化交流基地、红色军垦文化传承教育中心项目。在文化援疆工作的推动下,豫哈两地人民的心更贴近了、情更深厚了,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动力也更加强劲了。
此外,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充分发挥河南人才资源优势,从哈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小组团、针对性、多批次先后选派住建、交通、文化、审计等多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哈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人才援疆综合效益,探索出一条人才柔性援疆的新路子。柔性援疆小组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工作实际,提高援疆针对性,为哈密各项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结着河南援疆队伍的汗水和智慧,他们在东天山脚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援疆力量没有停步歇息,他们正马不停蹄地为推动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接续奋斗,与哈密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瓜乡美好未来。
连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灾情时刻牵动着哈密各族人民的心。7月21日,哈密市上下紧急动员,为灾区捐助100万个爱心馕、200吨哈密瓜及新鲜牛羊肉,连夜送往河南。
站在新的起点,团结友爱的哈密人民与勤劳善良的河南人民肩并肩、手拉手,一同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