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年轻的地级市,素有“新疆缩影”之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底蕴。
早在2011年11月,记者曾专程赴新疆哈密,对这里的风土民情、经济社会发展和河南及我市的对口援疆工作进行了10多天的采访。今年8月9日至13日,应《哈密日报》的邀请,记者跟随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河南新闻界社长总编看哈密”新闻采访团再次踏上这块魂牵梦绕的土地,通过“走转改”的方式,深入天山南北进行采访。
连绵不断的天山依旧巍峨壮观,天山南北的风光依然美丽如画,13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文化依旧丰富多彩,辽阔的大草原和苍凉的沙漠戈壁依旧形成巨大的反差……但与7年前相比,无论是伊吾县淖毛湖镇瓜田里的瓜农,还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毡房里的牧民,抑或是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提起安居富民工程及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带来的变化,都会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大半天,尤其对河南的援疆工作竖起大拇指。
从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和兵团第十三师,包括我市在内的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远离家乡来到新疆,投身到哈密的建设发展之中。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于2016年12月进疆,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223名,2017年柔性援疆干部人才、大学生志愿者1329名。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市选派12名干部人才,由副市长徐慧前带队赶赴兵团第十三师和哈密市伊吾县,参与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
在哈密这片广袤的热土上,我市援疆干部与哈密各族人民并肩携手,奉献自己的智慧、勤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哈密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如今,这里社会安定和谐,各民族团结进步亲如一家,共享幸福发展新生活。
哈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雄伟的天山山脉将哈密分隔成南北两个气候迥异的自然环境区:山北,雪山耸峙、松涛阵阵、凉风送爽;山南,大漠戈壁、高温酷暑、日照充沛。也因此有了“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有人说,看完哈密,就等于游遍了整个新疆。在这里,人们既可以欣赏到浩瀚的沙漠、苍茫的戈壁、葱郁的绿洲、广袤的草原、逶迤的雪山、湛蓝的湖泊,还可以领略厚重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这里有47万亩原始胡杨林,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大海道雅丹地貌千形百状,苍茫壮阔;美丽的巴里坤湖犹如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8月10日,在伊吾县胡杨林景区,濮阳援疆干部、伊吾县旅游局副局长罗树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伊吾胡杨林是文物级别的生态保护区,是世界级的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旅游期限于七八九三个月等原因,景区仍属于四星级,目前正在谋划引进民营资本,打造五星级景区。
“看,多壮观!虽然长在戈壁滩,却活出了生命不屈的精气神!”罗树录一边走一边指向眼前虽断肢残臂但仍巍然而立的胡杨林,感慨地对记者说,胡杨精神就是援疆精神,是执着、坚韧、顽强、不屈精神,也是信念和意志的坚守!
哈密是新疆多元文化的缩影,既有鲜明的中原文化脉络,又有少数民族古老多姿的风情。繁荣兴盛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横亘哈密的交通要道。当众多西域名城湮没于历史的黄沙,哈密依然矗立于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上。如今,这里仍奇迹般地保留着众多历史文化的遗存,既有维吾尔族的大型民间聚会——麦西来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还有独特的赛马大会、姑娘追、叼羊等民族风情活动。哈密的节庆活动十分丰富多彩,有哈密瓜节、巴里坤丝路文化观光节、伊吾胡杨节、巴里坤冰雪节等。
为把这些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河南省先后安排援疆资金9015万元,支持当地旅游设施建设,助力打造魔鬼城雅丹地貌、胡杨林景区、巴里坤古城景区等旅游精品。同时,还开展豫哈旅游企业“1+1”精准结对帮扶,搭建“旅游+院校”合作平台,2018年年内计划组织援疆旅游专列60趟,输送进疆游客5万余人,截至目前,已开行23趟,输送游客1.4万人。
在伊吾县幻彩湖景区采访时,记者遇到来自郑州的李先生一家三口。“一直听人说哈密很美,这次利用暑假带孩子过来旅游。原本计划在哈密玩上一周时间,没想到这里风景太美,10天过去了,一家人还不想走。”李先生说,如今,郑州到兰州通了高铁,兰州到哈密也通了动车,加上原有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河南人到哈密旅游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在巴里坤草原,记者看到很多哈萨克族牧民在草原上建起了成群连片的供游客吃、住、玩的毡房“牧家乐”;也有的牧民将自家牧养的一匹匹骏马牵到硕大的跑马场,让游客体验骑马驰骋的刺激。游客玩得嗨,牧民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海子沿乡一位干部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当地农牧民传统的思想观念,也为他们增添了很多脱贫致富的渠道。近几年到这里拍影视剧的剧组越来越多,很多农牧民踊跃报名当群众演员。
“玉门碛远度伊州,无数田畦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陲锁钥镇咽喉。”这是清朝史官兼诗人祁韵士在《西域竹枝词》中,对哈密地理风貌的表述。如今的哈密,正以暂新的面貌,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记者 孟晋 贺德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