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原回城东北角,是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础上于清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重建。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方竣工。
哈密王府规模宏大,建筑构造既体现了维吾尔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满、蒙建筑艺术的特点。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时新疆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
清代诗人萧雄曾感叹到:“王宫台榭旧繁华”,并且他在《西疆杂述诗》中又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的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
自王府西门东折至客厅,客厅后便是王府花园。小花园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设计精巧,以花草亭榭为主,具有江南园林之风格。对于王府花园,来过哈密的许多文人曾多次在著作中记述。斐景福在《河海昆仑录》中记载:“广百余亩,土上复以砖,有亭馆三、四区,结构雅洁,而古木连阴,百花齐放,红白炫烂,为中土园事所未有”。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写到:“回王花园,亭榭数处,布置都宜。核桃、杨、榆诸树,拔地参天,并有芍药、桃、杏、红莲种种”。
站在2004年动工重建的王府高台上,你依然能感受到这座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王府曾有的恢弘气势。.